骨折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注意的。
在生活中遭遇骨折,无疑是一场不幸。骨折带来的不便,如同阴霾笼罩,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关于骨折后的饮食注意事项,更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康复期间,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骨折初期,患者可能会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选用丰富营养、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尤为重要。各类食品中,尤其应注意避免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以免对呼吸道和消化道产生不良刺激。
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卧床的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的病人,不应限制饮水。由于卧床导致活动不便,很多人会减少饮水,以减轻小便次数。但这样做实际上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卧床病人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很容易引发大便秘结。长期卧床还可能导致小便潴留,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卧床的骨折病人应该随心所欲地喝水,无需有所顾虑。
骨折患者还应避免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会产生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现酸性中毒状态。这时,机体为了平衡酸碱度,会调动碱性元素,如钙、镁、钠等。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适当控制白糖的摄入。
随着骨折的恢复,患者的饮食需求也会有所变化。受伤后1至2个星期的患者,应食用清淡、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汤、蛋类等,而且应以清蒸或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多吃蜂蜜和香蕉等,有助于缓解卧床患者常见的大便秘结症状。
而在受伤后的2至4个星期,随着身体的恢复,患者可以适当地补充营养。骨头汤、鱼类、蛋类以及动物肝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多吃萝卜、西红柿、青椒等食物,可以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促进伤口的愈合。
骨折患者的饮食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饮食,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助力身体的康复。面对骨折这一生活中的挫折,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进行自我护理,其中饮食调理就是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