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有哪些-
颈椎病:深入脊髓型及其防治之道
颈椎病,作为骨科的常见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尤为引人关注。因其危害较大,了解其主要发病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外伤是颈椎病的重大诱因。由于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因此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期的颈部外伤往往会在中老年时期引发颈椎病。
颈部的慢性劳损也不容忽视。长期低头工作或姿势不良,可能导致颈部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进一步可能引发椎骨关节的增生炎性退变。这种退变可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椎失稳、错缝等,使相应的患椎后方骨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
颈椎退行性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的减弱可能导致筋骨懈惰,引起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也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发生。若突出的颈椎间盘物质压迫到椎体后方,则直接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狭窄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病因。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椎管狭窄。当椎间隙发生变窄时,还可能引发黄韧带松弛、颈椎骨关节错位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重颈椎狭窄。
除了上述病因,髓内血循环受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变化中,如果椎管狭窄到一定程度,脊髓会受到压迫性损害。这种损害可能影响到耐受性较弱的髓中心部灰质及侧索等部位,导致髓内血循受阻。局部病变组织可能会出现血瘀气滞、组织血氧供应减少等问题,进而引发神经细胞萎缩坏死等变化。
那么,如何预防脊髓型颈椎病呢?正确的姿势是首要原则。伏案工作时,颈部应保持正直并微微前倾,避免扭转和倾斜。工作超过1小时应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避免颈部损伤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除了注意姿势以外,还应注意不要在车上打瞌睡,避免在体育比赛中发生颈椎损伤。急性期发病时,要减少颈椎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转头,必要时可使用颈托保护。颈部保暖也非常重要,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也是预防此病的有效途径。
至于治疗,中医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治疗颈椎病一般采用针灸、牵引、推拿配合中药内服,不仅能够避免口服激素类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而且能够标本兼治,全面调理关节循环。虽然中医治疗较西医而言疗程较长,但其效果卓越且能根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