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正确步骤是什么 对于骨折的预防有哪些方法
骨折,这一常见的外科疾病,常常因外伤或暴力挫伤而引发。患者经历骨折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如局部变形、肢体异常运动、骨擦音、伤口剧痛、肿胀淤血等,甚至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该如何进行急救呢?
急救的第一步是止血。因车祸、塌方或高空坠落等导致的骨折,可能还伴随着内脏损伤,如肝脾破裂、脑外伤等,这些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在现场救助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这类损伤,一旦发现就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果没有这类损伤,我们需要迅速进行包扎止血,以防患者休克。因为中充满了血液,骨质中还含有丰富的血管,一旦发生骨折,出血量可能会很大。即使闭合性骨折,虽然外观上看不到血液流出,但实际上血液已经淤积在断骨的周围。
在止血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固定再搬运。人体脊柱骨折时,很容易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瘫痪,如胸腰段骨折可能导致截瘫,颈椎骨折可能引起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骨骼附近常有神经走行,骨折后神经可能受到挫伤或嵌压,影响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出现局部感觉丧失和肌肉瘫痪。在搬运骨折患者时,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对于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多人配合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保持身体平直。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尽量不要搬动,可就地取材用夹板或代用品做简单的固定后再迅速送去治疗。
对于有开放伤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容易被污染,患者因为疼痛、失血而抵抗力降低,如果伤口得不到及时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脓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或炎等病症。一旦出现开放性骨折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骨折急救的正确步骤包括止血、固定再搬运、尽早手术。在患者送往医院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变化、剧烈疼痛或麻木等症状,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检查,以免出现严重后果。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如何筑起防线,预防骨折的侵袭
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身体损伤,实则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让人深受困扰。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骨折的发生呢?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久坐少动以及低钙饮食等,都会增加老年后骨质疏松的风险。预防骨折的首要任务就是远离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应该坚决,适量饮酒,避免饮用浓茶,同时保持饮食均衡,不要过量摄入高蛋白食品。
2. 借助外在保护器
近期的研究报告显示,佩戴髋部保护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因跌倒造成的髋部骨折风险。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骨折预防措施。
3. 运动起来,增强体质
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骨折的另一关键。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骨骼强度,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感,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我们应该保持经常运动的习惯。
4. 打造安全的居家环境
大多数骨折都发生在家里,尤其是浴室、厨房等容易摔倒的地方。打造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对预防骨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留意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安装扶手、改善照明、清理地面等,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预防骨折,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只要我们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借助外在保护器,适度运动并打造安全的居家环境,就能有效地降低骨折的风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