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忽悠了 不是所有骨刺都是病
解读骨质增生: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自我保护的机制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医学影像检查的普及,骨质增生这一常见的生理现象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骨质增生,又被俗称为“骨刺”,常常在老年人和肢体运动较多的工种中被发现。它的存在常常引发人们的恐慌和误解,但深入了解后我们会发现,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很多人对骨质的增生存在误解,认为它是疾病,是疼痛的根源,为此忧心忡忡,四处求医问药。其实,大多数人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表现,患者只是在体检或就诊时偶然发现存在骨质增生。这就像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骨骼也有其自我保护和适应的机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质增生的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为了恢复新的平衡状态,人体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
这种增生现象主要发生在承重关节处,如腰椎、颈椎、跟骨等。其生长的方式是以稳定关节为首要任务,因此骨刺通常是发散性地生长,以增加周围软组织的附着面积,提高软组织对关节的控制力。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失稳的关节可以变成一个稳定的关节。
大多数人对“骨刺”存在恐惧心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的骨质增生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稳定的骨质增生通常生长在关节的边缘,其附着于骨的交接处光滑,为流线型。只有当骨质增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质累及神经和血管,或者造成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时,才会产生临床症状。
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每个人的骨质增生程度是有限的,不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骨质增生是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这时候,疼痛等症状甚至可能会消除。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如影随形的“双生花”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合成逐渐减少,仿佛身体的黄金岁月逐渐逝去。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钙质,破骨细胞便会跃跃欲试,从骨头中抽取钙、磷等宝贵元素。于是,骨质增生逐渐显现,而骨质疏松则如鬼魅般如影随形。补钙、补充维生素D,甚至激发骨合成的激素,都是对抗这一过程的必要手段。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不必感到惊讶。
骨刺在特定部位生长危害较大
骨质增生并非都会引发疼痛。在增生尚未成熟、关节尚未稳定之际,可能会有痛感,有时甚至剧烈难忍。而当骨质增生从一个生理性的改变转变为病因时,比如膝关节内的断裂游离,或是因刺激滑膜产生的炎症、肿胀、积液等,都会引发疼痛。特别是在一些不易生长骨刺的地方出现了异常的骨质增生,或是骨压迫性疾病,如骨质增生过长、生长位置不当等,都可能压迫周围的软组织或神经,引发疼痛。最严重的危害莫过于长在椎管内、脊椎关节突的骨质增生,尤其是上关节突向内聚合增生,可能导致椎间孔、椎管狭窄,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脊髓,引发严重的症状。
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多数时候能平衡骨质增生
许多骨质增生并不需要过多干预。像足跟的骨刺,往往在骨刺长出后,疼痛反而减轻,这是因为病情趋于稳定。有些腰椎长满骨刺的患者,虽然看起来病情严重,但疼痛等症状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了平衡。甚至一些腰颈椎的增生严重到两节搭成骨桥近乎融合时,我们可以恭喜患者,因为他们依靠自身的修复能力解决了失稳问题。
重视骨质增生的成因
尽管骨质增生本身并不可怕,但我们必须重视其成因。骨质增生如同人老了会长出白发一样,是内外因素导致的一种产物,而非病因。临床上的疼痛症状主要是由急慢性劳损导致的肌腱韧带或其他软组织骨面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引发。一些针对“骨刺”和“退变”的虚假医疗广告严重误导了患者。骨质增生是过去的劳累、付出、痛苦的象征,并不意味着现在一定会有多大的危险。我们不必对“骨刺”感到恐惧。
更多骨科文章推荐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骨科的知识吗?推荐阅读:
骨科专家教你推拿治疗颈椎病
骨科专家:中医综合治疗肩周炎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骨骼健康,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骨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