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骨折急救:明智应对,守护生命的关键时刻
生活中的意外总是不期而至,骨折便是其中之一。当遭遇骨折等重伤病人,及时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急救措施能够减轻痛苦、避免二次伤害,而错误的急救方法则可能加重伤情,甚至危及生命。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在关键时刻明智应对骨折急救。
一、认识骨折的严重性
骨折的急救是对受伤部位的即时处理,涉及检查诊断及必要的临时措施。由于骨折可能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最为常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的急救操作可能使颈部脊髓受损,引发高位截瘫甚至危及呼吸。对骨折的急救必须高度重视。
二、判断与处理骨折
遇到疑似骨折的伤员,首先要判断是否为骨折。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应视为骨折进行处理。骨折主要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无论哪种类型,一旦怀疑为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使用硬板床。以下是骨折急救的五大原则:
1. 抢救生命:严重创伤的现场急救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伤员,要预防并及早处理。如伤员心跳、呼吸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昏迷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部异物。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大量出血的伤员,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若使用止血带,需记录使用时间并定期放松。
2. 伤口处理:开放性伤口除止血外,还应立即封闭伤口,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后包扎。伤口表面的异物要清除,骨折端外露时注意不要将其复位,以免带入细菌引起感染。如有条件,可用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3. 简单固定: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也便于搬运和转送。固定应简单有效,不要求准确复位。对于开放性骨折,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可用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物,也可将伤肢绑在身上。
三、具体固定方法
1. 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
2. 下肢骨折:使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
3. 脊柱及骨盆骨折:尽量避免移动骨折处,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
面对骨折等重伤病人,我们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通过及时的急救处理,可以有效减轻伤员痛苦、避免二次伤害,为伤员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的关键时刻。在搬运受伤者时,为了确保其脊柱安全,我们推荐采用一种特定的方法。三人同侧站立,协同合作,用手平稳托起受伤者的身体,再将其安全放置在木板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脊柱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扭曲,从而避免造成严重的截瘫后果。
对于受伤者的体位变换,无论是仰卧还是俯卧,我们都应尽量减少对其的搬动。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名救助者小心地将受伤者平稳地滚翻到木板上仰卧位置。随后,使用宽布带将其牢固地固定在担架上,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如果骨折发生在颈部,这就需要特别小心了。一位救助者需要用适当的力量固定住受伤者的下颏和枕部,并略加牵引。在滚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脊柱保持中立位置。为了更好地保护腰部或颈部,可以在其下垫一小布卷来分担压力。
当严重外伤导致强烈疼痛时,可能会引发休克。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必要的止痛药是明智之举。可以口服止痛片,或者注射止痛剂,如或。对于脑部或胸部有损伤的患者,注射可能会被限制,因为它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
完成现场的初步救护后,应迅速、安全地将受伤者转运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动作必须轻稳,防止任何震动或碰伤伤肢,以减少伤者的疼痛。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受伤后不应该盲目接受推拿或按摩。这样的处理很可能会使原本没有问题的骨折发生错位,造成二次损伤。一旦发生骨折,应尽快送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加重伤情。对于伤处的处理,很多人习惯用热毛巾进行热敷。但实际上,这样做只会加剧血管的损伤或肿胀,对后期的恢复非常不利。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应该选择冷敷而不是热敷来缓解疼痛。遵循这些指南,我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和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