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错药影响骨骼健康当心骨质疏松
忽略观察常用激素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因其独特的药理特性,成为了广泛使用的药物。它也会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这种药物会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加剧钙、磷的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由此引发的骨质疏松,除了常见的腰背痛症状外,更糟糕的是,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中,有8%~18%会发生自发性骨折,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骨折。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注意身体的反应。如果感觉到腰背痛、关节痛逐渐加重或活动受限,尤其是当这些症状与气候无关却与活动紧密相关时,应立即就医,调整激素的使用量或方式。
忽视抗胃酸药物的潜在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是当前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常用药物。它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杆菌来发挥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这类药物可能会影响钙、维生素B12和双膦酸盐的吸收,甚至影响破骨细胞的质子泵活性。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此类药物超过7年的患者,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如果需要长期、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应定期复查,并在病情稳定后根据医生建议更换为其他药物,如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断剂。
轻易使用抗生素对儿童的潜在影响
四环素、诺氟沙星等抗生素虽然可以有效治疗某些疾病,但对儿童的骨骼发育却有一定影响。在感冒、腹泻等情况时,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查明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过度或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对孩子的骨骼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特殊药物需特殊关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特殊药物也需要特别注意。例如,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等,会影响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导致低钙血症。这种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容量减少10%~30%,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甲状腺激素使用过量也会导致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最终引发骨质疏松。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注意观察和预防可能的副作用。
无论是激素类药物、抗胃酸药、抗生素还是特殊药物,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尤其是骨质疏松这一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也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