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招来肩周炎 导致肩周炎的病因有哪些
春夏之交,气温起伏不定,寒湿之邪夹杂其中,许多老人肩痛的老毛病再次复发。这个季节的颈肩痛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的内在原因。随着季节的转换,人们常常忽视气候的变化,未能及时添衣保暖或过早地减少衣物。当颈背部的肌肉群受到寒冷刺激,长时间收缩,会引发筋膜、肌肉的炎症渗出,导致颈肩背部出现广泛性的疼痛,这种疼痛会限制头部的活动,并可能牵涉到背阔肌甚至两肩。
值得注意的是,肩痛并不等同于肩周炎。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专家王文良博士指出,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肩痛的老人因为到非正规医疗场所按摩、“理疗”后病情反而加重。实际上,肩周炎只占肩痛疾病的一小部分,大约10%~15%,且主要出现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更多的肩痛疾病是肩袖损伤,占比高达40%~60%。这种损伤并非简单的按摩所能缓解,而是需要病人保持肩部的绝对休息,避免活动,让肌肉损伤逐渐得到恢复。而肩周炎的治疗则不同,它需要通过运动加强肩部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血液供应,改善炎症症状。肩关节不稳也是肩痛的常见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情绪不良也可能导致颈肩痛。在中医理论中,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七情与颈肩痛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情绪波动时,机体就会处于紧张状态下,颈肩部肌肉呈等长收缩状态,血液循环受阻,导致颈肩部疼痛。严重的情绪困扰还可能造成颈椎节段不稳。老年人在适当活动的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调整,多与朋友、家人沟通,适当发泄情绪。
对于肩周炎的具体病因分析:
肩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局部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会导致疼痛并限制肩关节的运动,从而引发肩周炎。常见的导致肩周炎的软组织退行性疾病包括肌腱炎和腱鞘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肌腱、肩袖、滑囊、关节囊等组织的损害、粘连和挛缩等病理改变。
肩部外伤和肩部活动减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卧床不起或长时间不适当制动会导致肩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某些手术如心脏手术、胸外科手术和女性乳腺癌切除术等也可能导致同侧肩关节的肩周炎的发生。这种手术后引发的肩周炎可能与术后疼痛以及肩部活动减少有关。最后长期的姿势不良或姿势失调造成的肩胛骨倾斜以及肩峰和肱骨的位置改变也可能逐渐形成肩袖损伤并潜在地导致肩周炎的发生。因此长期的手工作业伏案久坐等不良姿势的职业以及过度胸椎后突(驼背)的患者更容易患肩周炎。
因此为了避免肩颈疼痛的出现我们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及时添衣保暖避免不必要的肩部损伤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对于已经出现的肩颈疼痛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避免因为不正确的自我治疗而导致病情的恶化。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日常的身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身体姿态以预防肩周炎的发生。心理因素在肩周炎中的角色
在肩周炎的发病机理中,心理因素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许多患者在疾病背后隐藏着情绪不稳及精神创伤的历程。有时,长期患病导致的社会经济压力,也会使他们的心情陷入郁闷的境地。这些情绪因素可能与肩周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肩周炎患者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对痛觉的敏感度较高,这类人的痛阈相对较低。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疼痛刺激,可能在肩痛和炎症的初期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痛感。这一现象背后,或许隐藏着心理因素对疼痛感知的影响。
当肩痛和炎症发生时,这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导致他们在恢复运动功能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心理因素的干扰可能会使他们的恢复过程更为艰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疼痛导致情绪不稳,情绪问题又加剧了疼痛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心理因素并不是导致肩周炎的直接原因,但它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进程和患者的康复情况。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除了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和辅导同样重要。
在对待肩周炎患者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加速康复过程,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活力。
每一个肩周炎患者背后的故事都是独特的,他们正在经历着身心的双重挑战。让我们携手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战胜这一疾病,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