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揭开骨质疏松的面纱:全身性骨骼疾病的之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悄无声息地侵袭我们身体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它的病理特征如同静默的敌人,悄然侵蚀我们的骨骼,导致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使骨骼变得脆弱易折。尤其对于绝经后的妇女,这一风险更为显著。当我们谈及骨折治疗指南,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道路上,我们遵循四大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以及抗骨质疏松。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我们需要关注的要点包括: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微的外伤史,是否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是否有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特别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在骨折的真相时,我们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是我们的重要武器,包括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以及骨扫描。每一种检查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帮助我们全面理解骨折的性质和程度。骨密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时,即使是轻微的外伤或无明显外伤史,也可能导致脊柱骨折。我们需警惕这种情况,避免漏诊或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及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为轻度压缩骨折且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
卧床休息三至四周,腰背部垫上软枕,以缓解不适。当你准备下地活动时,记得佩戴支具,以保护你的脊柱。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我们会给予镇痛药以减轻你的痛苦。降钙素则有助于减少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折带来的急性疼痛。
接下来是微创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持续不止,或者你不适合长时间卧床,以及出现不稳定压缩骨折等情况,那么你可能需要进行微创手术。有些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耐受和手术,则属于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则包括有出血倾向、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以及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等情况。微创手术中,我们可以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并在术中进行活检。
对于神经有压迫症状、体征或需截骨矫形的患者,以及不适合微创手术的不稳定骨折患者,我们考虑开放手术治疗。在必要时,我们会在内固定周围采用局部注射骨水泥增强技术,以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
接下来是髋部骨折的治疗。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是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需要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卧床、牵引、支具固定、营养支持等。值得注意的是,髋部骨折后,有超过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同时有20%的患者会再次骨折。治疗显得尤为关键。
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条件允许,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推荐早期部分或完全负重活动。治疗方法包括髓内固定、髓外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例,例如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等。
最后是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以及髋关节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高龄、活动量不大、身体条件差、合并症多的患者,推荐采用半髋置换。其他患者则可以选择全髋置换。
关于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多数情况下呈现粉碎性,会累及关节面,这种状况容易留下畸形和疼痛的隐患,对手部功能的影响尤为显著,可能导致前臂、腕关节以及手部活动受到阻碍。针对这一病症,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
对于关节面平整、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能够恢复,且能复原桡骨茎突高度的桡骨远端骨折,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是常用的手段。对于复位后桡骨短缩超过3毫米、侧位X线片显示背侧成角超过10度或关节面台阶超过2毫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等技术。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以及不能耐受或手术的体弱患者,可以选择颈腕吊带悬吊治疗。而对于有移位骨折,现在主张早期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张力带、拉力螺钉、经皮克氏针、锁定接骨板固定等。对于老年高龄、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脓骨头骨折的患者,可能会推荐进行人工肽骨头置换术。术后,肩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非常关键的。
骨质疏松性骨折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管理。这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风险及预后,然后决定是采用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抗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甲状旁腺素等药物可能会促进骨折修复过程中的骨痂形成,提高生物力学刚度和强度。鲑鱼降钙素能缓解骨质疏松性骨痛。对于药物治疗,活性维生素D和钙制剂是基础,而抗骨吸收药如双麟酸盐和降钙素也是重要选项。每日建议补充元素钙500-600毫克,活性维生素D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同时需监测血钙与尿钙水平。
桡骨远端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同时骨质疏松性骨折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管理和药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关于骨折治疗的多元化策略
一、药物治疗
对于骨折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3)促骨形成药:包括DTH片段、雄激素、活性维生素D等,它们有助于骨骼的再生与修复。
(4)中成药或中药:如补肾壮骨类药物以及含有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等中药,这些传统药物在骨折治疗中也有独到之处。
在骨折治疗的不同阶段,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早期骨折主要使用基础药物配合抗骨吸收药物,以阻止骨骼进一步损失。而中晚期骨折则可能选择继续使用基础药物,同时加入抗骨吸收药物或采用促骨形成药物,以促进骨骼的愈合。
对于用药原则,如果患者在骨折前已经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那么可以继续使用。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骨折患者,是否需要加强抗骨吸收药物则需要根据骨折后的骨转换指标来决定。对于骨折后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手术,都建议在全身情况稳定后适时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
二、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一种简便、无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低强度脉冲超声、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功能性电刺激和振动波等多种物理治疗方法均可选用,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刺激骨骼细胞活动,从而促进骨骼的再生与修复。
三、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采用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主动运动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肌肉的力量与灵活性,避免关节僵硬,促进骨折的愈合。
四、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骨折治疗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以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为主,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蹬踏运动等。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频率、时间以及强度。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体力,增强骨骼的负重能力,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再次发生的风险。
骨折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康复训练以及运动疗法等多种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