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骨折疗养误区会致命
骨折修养的三大误区:卧床长久易致命
在生命的律动中,“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正如古老的智慧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骨病患者而言,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在骨折修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今天,让我们一起这三大误区,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误区一:按摩或热疗可止痛化瘀?后果或引发肿胀。对于遭受急性外伤或手术后的病人,亲朋好友往往会进行局部按摩或热敷,认为这样可以活血化瘀止痛。这种做法极易导致病人受伤处异常肿胀疼痛,甚至引发血管神经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在受伤后的初期阶段,如急性炎症水肿期,不宜进行局部揉按和热疗,因为这不利于组织修复。正确的做法是在受伤后立即制动,进行冰敷,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冷疗建议。
误区二:石膏固定等于静止不动?后果或导致功能减退。骨折患者的初步治疗需要固定以助于骨痂生长,其中石膏固定是一种常用的外固定方式。许多人误认为石膏固定就是不能动,这是不正确的。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黄华扬医生提醒患者,在固定好后,一定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对于获得充分内固定的患者,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三:骨折病人宜长期卧床?后果可能致命。那句老话“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需卧床静养”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区。骨折或手术后确实需要相对制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动。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等内脏系统疾病,血栓、泌尿系感染、结石等循环系统疾病,以及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这些并发症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骨折患者更为常见,可能导致压疮、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无力等,甚至影响恢复。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致死率也高。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对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早期进行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正确的康复方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避免这些常见的误区,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促进身体的恢复。在康复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身体的力量,逐步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