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的禁忌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严峻且日益普遍的公众健康问题。据统计,当前我国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庞大,约为六千九百四十四万人。这一状况导致的骨折、疼痛以及脊柱畸形等问题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防治,但关键在于我们要以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宜早期预防,忌掉以轻心。研究表明,无论男女,骨骼的健康生长与年龄息息相关。在20至40岁的黄金时期,骨骼达到最强健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超过40岁,骨质的流失速度将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骼逐渐变得脆弱。5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一半的人早晚可能会经历一次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
骨质疏松并非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饮食结构不均衡,摄入的钙量不足,就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这样的情况下,骨质疏松有可能侵袭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尽早开始,为了年老时依然拥有硬朗的骨骼,必须在35岁之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补钙的过程中,宜天然进补,忌依赖保健品。天然的食品是最佳的补品选择,如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还包含钾、镁离子以及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等。豆制品、大米、花生、鱼类、虾蟹、鸡蛋、红肉、蔬菜和水水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过量喝骨头汤不仅无法补钙,反而可能导致钙的流失。
补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适度,宜适度补钙,忌过度补钙。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有限,过量补钙并不能全部形成骨骼,反而可能引起并发症,危害健康。钙的吸收需要一个平衡状态,血钙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
宜户外运动,忌剧烈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是防止骨量丢失的重要环节。运动可以调节骨的生长,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并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建议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跳舞等。宜定期检测骨密度,忌滥用激素类药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尽早发现骨质疏松,便于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面对骨质疏松这一健康挑战,我们需要以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来应对。从早期预防、天然进补、适度补钙、户外运动、定期检测到避免滥用药物等多方面着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骨骼健康,迎接一个健康、活力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