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发病原因 西医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深入解读与治疗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跗骨骨折,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导致。其表现为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瘀斑明显,足跟无法着地行走,以及跟骨压痛。这种骨折常常伴随着脊椎骨折、骨盆骨折以及头、胸、腹伤,因此初诊时不能忽视。
一、跟骨骨折的病理病因
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较丰富,骨不连的情况很少见。跟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1.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主要由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所致。
2. 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
3. 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
4. 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主要由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引起。
5.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损伤机制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反冲击力量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跟骨骨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垂直压力、直接撞击和肌肉拉力。大约80%的病例是由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其作用力方向根据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而不一致。外力直接撞击可导致跟骨后结节处骨折。腓肠肌突然收缩可能会导致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
三、跟骨骨折的治疗
1. 非手术治疗:对于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可以使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以促进肿胀消退和作功能锻炼。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 手术治疗:对于移位严重的跟骨骨折,如撕脱骨块大、影响跟腱功能,或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螺丝钉固定。
四、如何预防跟骨骨折?
预防跟骨骨折主要需要避免从高处跌落或受到挤压。增加骨骼的强度也是预防骨折的关键,可以通过饮食补充钙质、适当锻炼等方式来提高骨骼健康。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正确治疗。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我们可以增强骨骼的健康,预防骨折的发生。跟骨骨折的处理方案
当我们遭遇跟骨骨折时,无论是轻微还是严重,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骨折的大家庭中,跟骨骨折因其独特的部位和形态,常常需要特别的处理。
一、手法复位与固定
对于移位性跟骨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后的手法复位是一个选择。借助小腿石膏,这些骨折可以被固定于功能位4到6周,以便骨折部位的恢复。对于后结节骨折,需特别固定于跖屈位。
二、手术治疗的复杂细节
对于那些移位明显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及后结节骨折等,切开复位成为首选。为了确保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并防止再次移位,加压螺丝钉被用于内固定。术后同样需要石膏固定于功能位一段时间。对于青壮年的跟骨压缩性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并植骨是一个恢复跟骨形态及足纵弓的有效方法。对于跟骨的严重粉碎性骨折,一些人主张早期关节融合术,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并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考虑足三关节融合术。值得一提的是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等手术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对于关节融合术,我们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以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为指征的手术方法。另一种则是使用忆扩钉进行关节融合的新技术。这种忆扩钉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具有独特的性质,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变软并夹闭,有助于固定和融合关节。手术后的石膏固定是确保骨折部位稳定恢复的重要步骤。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恢复。在恢复过程中,适当的康复训练、营养摄入和定期随访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希望读者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跟骨骨折的处理方案及其复杂性,以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经过精密的手术操作,当体温缓缓复温至37℃左右时,患者的两斜臂如同获得了新生,自行扩张开来。这一自然的反应,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契机:利用扩张时产生的扩张力,可以巧妙地挤压并固定植骨块。这种对骨块的加压作用,不仅稳定了植入位置,更有助于促进植骨的愈合过程。
除了颈前路旋转植骨的应用,这项技术还在腰椎滑脱前路旋转植骨融合、踝关节融合和距下关节融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显著,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肯定。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内或外翻畸形症状的患者来说,它更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在足3关节融合术中,手术切口位于足外侧,沿着跟距关节平面呈弧形。切口从外踝后下2~3cm处起始,延伸至舟骨前方,紧邻足背动脉外侧。手术过程中,深筋膜被切开后,趾长伸肌腱和腓骨肌腱被牵开,暴露出跟距、距舟和跟骰关节。这3个关节的关节面被清理得干净如初,距骨窦内的纤维脂肪组织被彻底清除。随后,使用宽度为2.5~3.0cm的骨刀,精准截去这3个关节的软骨面。
对于存在内、外翻或跖屈畸形的患者,手术中的截骨过程会特别注意进行矫正。完成所有操作后,各关节面对合并缝合,切口被逐层关闭。术后,厚棉垫被用来包扎伤口,小腿被石膏托固定2~3周。拆线后,患者需更换小腿管型石膏,再固定8~10周。
跟骨截骨术则是针对跟骨横形压缩骨折的手术方案。对于早期未予复位的跟骨,特别是Bhler角及足纵弓消失但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明显或较轻的情况,此手术方法尤为适用。手术切口同样位于跟骨外侧,呈微弧形。深筋膜被切开后,腓骨肌被牵向前上方。骨膜下剥离了跟骨的上后、外侧及跖面。跟骨被巧妙地作楔形截骨,取出三角形骨块后,使用一枚加压螺丝钉进行固定。
无论手术与否,康复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石膏固定期间,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及足趾的主动活动。当石膏拆除后,无论骨折是否愈合或关节是否融合,患者都应积极锻炼踝关节及足部功能。这一过程可能会借助一些康复器械来进行,以便更好地恢复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