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椎病有什么常识
一、何为颈椎病?
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是脊柱中体积最小、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随着机体的成长,颈椎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进行各种活动,以支持头颅的功能。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轻微的外伤,颈椎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其中,颈椎间盘的退变最早发生,并可能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组织的退变,成为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当这些退变累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我们称之为颈椎病。其典型特征包括椎间盘变性、骨赘和增厚的韧带。
二、颈椎病的成因是什么?
颈椎病的发病有多种原因:
1. 劳损是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2.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3. 头颈部的外伤直接关联着颈椎病的发病和发展。
4.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
5. 有些学者的观点认为,遗传基因也在其中起着作用。
三、颈椎病的病理进展是如何的?
1. 颈椎间盘退变:人到中年,长期劳损可能导致椎间盘营养障碍,进而变性。其中,纤维环最早出现变性,髓核则在纤维环变性的基础上继发。如果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甚至可进入椎管内。软骨板的退变出现相对较晚。
2. 颈椎的退变:最终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3. 关节及韧带的变化:包括小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韧带的增厚、钙化、骨化,以及前后纵韧带的纤维增生、硬化、钙化。项韧带是棘上韧带的移行结构,其退变形式是项韧带钙化。
四、颈椎病在临床上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有什么临床表现?
颈椎病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受累的何种组织,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六种。每一类型的临床表现如下:
1. 颈型颈椎病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3. 脊髓型颈椎病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5. 食管型颈椎病
6. 混合型颈椎病
五、颈椎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法、颈椎制动法、睡长圆枕法、理疗、按摩推拿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医疗体育等方法。手术治疗则是对于无效的患者或者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二、手术方法的深入
颈椎后路手术:这是一类针对颈椎疾病的手术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减轻颈椎压力,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具体的手术方法包括:
1. 椎间孔切开减压术:通过切开椎间孔,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2. 匙孔神经根减压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匙孔状的结构中对神经根进行减压,确保神经功能的恢复。
3. 椎板切除减压术:移除部分椎板,减轻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
4. 颈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包括单开门与双开门两种方法,旨在通过扩大椎管容积,为脊髓或神经根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减轻压迫症状。
颈椎前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有其独特之处。主要的手术方法有:
1. 颈椎前路侧方减压手术:适用于单纯神经根型颈椎病或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侧方减压,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的正常血流。
2. 颈椎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在减压的利用骨移植或其他方法促进椎间融合,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术后处理:手术后,患者需佩戴石膏颈领进行固定,以维护颈椎的稳定性。前路手术后需固定3个月,而后路手术则需固定2个月。
颈椎病的预后分析:
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预后有所不同。颈型颈椎病预后较好;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治疗满意度较高,但如病程较长,预后可能较差;脊髓型颈椎病中,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者预后满意,但椎管矢状径狭小伴有较大骨刺或后纵韧带钙化者,以及脊髓接近完全变性者预后较差。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后预后多良好。混合型颈椎病由于兼具多种类型的特点,其预后一般较单一型差。
颈椎病的预后与疾病的类型、病程长短、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因素有关。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