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饮食要注意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骨质疏松这一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患者数量预计已达到惊人的六千九百四十万。更令人担忧的是,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髋骨骨折人数高达六十八万七千人。预计到二零二零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将达到两亿八千六百万,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预防骨质疏松和补钙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对于如何补钙,人们往往存在诸多疑问。除了服用钙剂外,饮食补钙也是大众关心的重要方面。在饮食补钙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避免的误区。
关于骨头汤能否补钙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尽管有专家多次强调骨头汤并不能补钙,但仍有人坚持“吃啥补啥”的老话,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达到补钙的效果。实际上,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即使经过高温炖煮,骨头中的钙也几乎不会溶于骨头汤中。即使烹饪过程中加入大量醋,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也微乎其微。骨头汤补钙只是一个传说,其效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骨头汤中的脂肪含量却很高。长时间炖煮的过程中,骨头中的脂肪会完全溶入汤中,导致骨头汤中的脂肪含量直线上升。对于本身就有三高的老年人来说,大量饮用骨头汤不仅不能达到补钙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能量的过度摄入,有害无益。
关于喝水补钙的问题也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水也应运而生。喝水补钙的想法却是不切实际的。天然的水中含有天然的矿物质,但矿物质的含量较少,通过喝水来补充钙质属于聊胜于无的做法。在选择饮用水时,只要水质干净、天然就是好水,可以放心饮用。没有必要刻意去购买一些概念性的矿泉水或饮用经过处理的纯净水。
至于西方人骨质疏松高发是否因为牛奶喝得太多,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牛奶以钙质含量高、吸收率高而成为食物中的“第一补钙高手”。虽然西方人每天饮用牛奶的量确实比中国人多,但欧美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并不一定比中国高。补钙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钙的吸收和利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喝牛奶不能补钙。
面对如此严峻的骨质疏松形势,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除了服用钙剂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补钙。但在饮食补钙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误区。我们还应该了解其他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如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等。面对骨质疏松这一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他们每天饮用的牛奶数量远超中国人,其饮食习惯以高蛋白为主,日常摄入的蛋白质量也是中国人的数倍。这种高蛋白摄入可能会导致钙质吸收受阻。尽管他们大量饮用牛奶,却无法充分吸收牛奶中的钙质,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然而在中国,人们的乳制品摄入量远远未能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所推荐的标准。每天摄取300-500ml的牛奶仍然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关于补钙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个普遍的误解:补钙会导致肾结石。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尽管中国人普遍面临缺钙的问题,但关于补钙会导致肾结石的忧虑是不正确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钙质较少的妇女比摄入富含钙质食物较多的妇女更容易患肾结石。一项美国的研究调查也发现,饮食习惯中高钙摄入者比低钙摄入者患肾结石的可能性降低了35%。
研究者指出,肾结石的产生并非因为摄入的钙质过多,而是由于人体内的钙代谢发生了紊乱,导致“钙搬家”现象。这种情况下,骨钙减少,而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却增加。软组织中过多的钙可能导致结石、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而长期补钙能够帮助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刺激血钙自身的稳定,最终降低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含量,从而减少结石的发生。
通过高钙饮食进行补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食物中的钙质比钙片等其他钙剂中的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当饮食中的钙质不足以满足人体需求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钙剂进行补充。避免因为拒绝钙剂补充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及其可能引发的更严重健康问题。我们需要理智看待补钙问题,既不过度恐慌,也不盲目拒绝,以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