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用药有哪些要注意
治疗骨质疏松,如同踏上一场全方位的“立体”旅程,绝非简单的依赖一两种药物就能轻松解决。在这个旅程中,生活方式的力量不容忽视,特别是我们的日常饮食与运动,它们是调整骨质状况的基础支柱。
对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面临的药物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这其中包含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类、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以及一些其他药物。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副作用,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以达到既增加疗效又减少副作用的理想状态。
对于不同种类的药物,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对于雌激素,绝经后的妇女补充雌激素可以有效减少骨折的发生,但这一补充过程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当的雌激素补充可能会增加患子宫癌、乳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降钙素,作为一种能止痛、抑制骨吸收、减轻骨丢失的药物,在当前被广泛使用。但如果仅仅依赖降钙素而不进行综合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还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双磷酸盐类主要用于防治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骨吸收为主的代谢性骨病以及高转化型骨质疏松症。这类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服用时不能和其他药物混用。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钙磷平衡。对于长期缺乏日照和维生素D的人来说,适当补充是必要的。但补充维生素D时,一定要掌握适当的剂量,否则容易引起维生素D中毒。
雄激素能刺激骨形成,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前列腺的监测。
甲状旁腺素(PTH)能加强骨细胞的溶解和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的作用,促进新骨的形成和矿化。该药物在国内尚未广泛使用,且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往往身患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可能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药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