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疗?
股骨,被誉为大腿的骨骼支柱,面临着多种可能的骨折风险。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暴力打击、高空坠落,还是车辆撞击、碾压,这些都可能引发股骨骨折。当不幸遭遇骨折时,患者会立刻感受到下肢无法活动,骨折部位疼痛且严重肿胀,甚至可能出现下肢的扭曲或成角等明显的畸形。有时,甚至会发现下肢长度有所缩短。
关于股骨头骨折的成因,它多由传导、剪切、压缩等暴力所致。当人体摔跌时,若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位,膝部着地,外力便会沿股骨干传向股骨头,可能引发关节脱位。若冲击时髋关节屈曲的角度仅为60°或更少,股骨头更容易与髋臼后上方的坚硬骨质发生碰撞,从而导致髋臼或股骨头部的骨折。这些头部骨折主要由剪切和压缩暴力造成,同时也有可能是圆韧带撕脱引起的。
如果膝部着地时股骨处于外展和外旋位,股骨上端就像一根杠杆,容易将股骨头从前侧撬出髋臼窝,并可能并发髋臼前缘或股骨头骨折。由于致伤机转多样,其骨折类型也有很大差异,可能会伴有股骨颈骨折,甚至髋臼骨折。
那么,面对股骨头骨折,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对于不伴有髋关节脱位的骨折患者,如果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或压缩,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三周,之后用双拐下地,伤肢不负重。而对于伴有脱位的骨折,应立即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需充分,避免使用暴力,并力争一次复位成功。如连续两次复位失败,则应立即考虑手术治疗。
当骨折块明显塌陷、移位、嵌入关节间隙、伴脱位而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神经损伤时,应即行切开复位。手术过程中,需根据骨折块位置选择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显露髋关节并使股骨头脱出髋臼。如骨片较小,可予以切除。如骨折块较大,则需进行复位并用螺钉固定。对于较大的骨折块,还可以经股骨头的关节外部分逆行置入骨松质拉力螺钉。如有困难,可以选择顺行钻入可吸收螺钉。如果骨折部塌陷,应将其撬起,并以自体骨松质衬垫。在术毕缝合前,应反复冲洗,避免遗留软骨或骨碎片,并留置负压引流24至48小时。
股骨头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