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会出现骨折呢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容易遭遇的意外之源,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骨组织的自然新陈代谢过程,还在于骨骼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变化。
人体骨骼由骨质骨和松质骨构成。骨质骨坚硬且致密,主要分布在长骨骨干和其他类型的骨表面。而松质骨则呈现出海绵状结构,由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主要存在于椎体、长骨两端和肋骨等处。这些骨骼不仅为身体提供保护、支持和运动功能,还是储存钙、磷等生命必需元素的仓库,能够根据机体需要调节血中钙磷离子的浓度。
一生之中,骨组织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平均年更新率为9%,大约每11年,全身的骨骼会更新一遍。这个过程在医学上称为骨重建,其中涉及到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协同作用。破骨细胞如同白蚂蚁一样,附着在骨小梁上,将其下的骨组织溶解、吸收,形成凹陷。随后,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包括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来填充这些凹陷,最终完成骨的重建。这一过程能够防止骨骼老化,使旧骨被新骨替换,优化骨骼结构以适应机体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风险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骨组织的疲劳损伤积累,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破的多而立的少。这导致骨小梁逐渐变细、断裂,数量减少,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
当您出现腰背疼痛、下肢乏力、时常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经医生确诊后,除了服用止痛药和补钙药,您还需要进行辅助性治疗。这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晒太阳1小时、进行运动锻炼等。有意义的锻炼方法包括散步、打太极拳、做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进行游泳锻炼。
随着治疗的进行,您可以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晒太阳的时间。日常饮食应注意不挑食,保持低盐、清淡的饮食习惯,并摄入丰富的营养。每天应保证摄入1瓶牛奶。如果按上述方法治疗两周后,症状未得到缓解,您可以再次寻求医生的帮助,可能需要一些针药来调节体内骨钙含量。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治病并非仅靠打针、吃药。每个人年老后都会面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大,因此合理的运动和饮食搭配是保健和保养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坚持,我们可以有效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降低骨折的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