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应该怎样正确护理方法
旅行途中遭遇跌倒、摔伤乃至骨折,这是每个旅行者都可能遭遇的不幸。那么,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急救和后续护理呢?
错误的急救方法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由于缺乏经验或过于心急,人们可能会采用不当的急救措施。比如,用手揉捏受伤部位、按摩伤口等,这些动作不仅无法缓解疼痛,反而可能加重伤势。尤其对于颈椎和胸腰部脊柱的骨折,不正确的搬运和止血方法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脊髓受损、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方法至关重要。在怀疑有骨折的情况下,应该就地固定伤处,合理搬运伤者。对于四肢骨折,如果出现局部迅速肿胀和出血,应先用木棒等固定骨折处,然后用毛巾等压迫止血,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肢,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在判断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下,应按照骨折进行处理。
对于开放性骨折,应首先封闭伤口,用清洁的布片或衣物覆盖,再用布带包扎。注意包扎的松紧度要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试图将其放回原处,应保持外露,以免感染。采用压迫止血方法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每1小时需放松止血带至少5分钟。
在家庭护理中,要注意检查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松紧度,确保伤肢末梢皮肤色泽正常、温暖、无麻木感。要注意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应定期按摩受压部位,协助翻身,以防褥疮发生。
骨折后要注意康复锻炼和合理饮食。很多家属在患者骨折后都会急于进补,如喝骨头汤、吃大量肉类和钙片。但实际上,在骨折初期大多是制动期间,应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骨头汤和难以消化的肉类,也不宜摄入过高的钙质。饮食应以易于消化和吸收为主,进补应放到骨折的中、后期。在骨折早期,患者的饮食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即可,避免油腻和辛辣品,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
正确的急救方法和合理的护理是帮助骨折患者康复的关键。在遭遇骨折等重伤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措施,并及时就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