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服药要警惕误区 高血压该怎么保健
高血压:无声的杀手,如何早期防范与应对?
高血压,这个看似普通的词汇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威胁。它如同一个沉默的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身体的大、中、小血管,对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产生深远影响。而血压控制得越早,对血管的保护越完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风险就越低。切勿等到症状显著时才寻求治疗,那时可能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很多人对高血压存在许多常见的误区。其中,“跟着感觉走”就是一个典型的误区。血压的高低并不总是与症状的轻重相对应。即使你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血压也可能已经悄然升高。准确测量血压至关重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应该每周至少测量一次,绝不能凭感觉自行估计。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不愿意过早服药,担心会产生耐药性。这是不必要的担忧。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轻度高血压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达标不需用药外,其他患者均应尽早服药以获取更大的治疗益处。
还有一个误区是,当血压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高血压与伤风感冒不同,它不能被简单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进行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并产生波动,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会更为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步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但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对于轻度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少盐不仅指炒菜时少放盐,还包括其他含盐分的食物,如面包、饼干、薯片和瓜子等零食。控制脂肪的摄入也非常重要,要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和饮茶的好习惯有助于控制血压。
运动减重也是轻度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选择。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的糖分,降低血糖并达到减重的效果。重要的是要每天坚持运动,将其变成一种习惯。
轻度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心理状态的影响。过度紧张、兴奋和愤怒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遇到任何情况时都要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起居尤为重要。必须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1-2周测量一次。治疗高血压需要坚持“三心”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按时服用降压药,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调整。自备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除了按时服用适当的药物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注意饮食健康,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于老年人降压,我们需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之间,避免过低或过高的血压对身体造成损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其发生。
老年人在服用去甲能神经末梢阻断药时,需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因体位改变而引起的血压下降,老年人需要注意避免快速起立或长时间站立,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在性生活方面,老年人不需要严格禁止,但需要注意一些情况下不宜进行性生活。例如酒后、有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采取左侧卧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胎盘和肾脏的血流灌注增加,从而降低血压。
我们需要按时就医。服完药后,如果血压出现升高或过低,或者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求救于120急救中心,获取及时的医疗救助。生命至上,健康无价,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