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 药物中毒性耳聋早知道

    据统计在中毒性耳聋中氨基甙类抗生素占90%。其中以链霉素中毒致聋最为常见。根据研究表明,在使用链霉素而在主观上未感觉耳聋的人,经过听力计测听,约有20%左右的人8000Hz听力损失明显增加,可达30dB以上。而正常40岁以下的人在8000Hz不超过15~20dB,其中7...

  • 小儿急性鼻炎要做那些检查

    常见的诱因有全身因素,如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及全身慢性疾病(心、肝、肾疾病)等均可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造成血管痉挛、组织缺氧、鼻粘膜温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使呼吸道粘膜,特别是鼻腔粘膜的抵抗力下...

  • 预防急性鼻炎爱护你的鼻子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的发病与接触致病菌或其他有害因素有关,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机体的免疫抵抗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只要每一个人不怕麻烦,循序渐进,减少感染患病的机会是完全可能的。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在工作之余应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跑...

  • 急性鼻炎的治疗预防及注意事项

    在时,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扩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炎症亦可向下蔓延,发生咽喉、气管和肺的炎症。预防在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细体质,勿过度劳累或暴冷暴热,避免与传染病者接触等。鼻部有病变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应及早治疗。 治疗 以支持和...

  • 急性鼻炎要和其他传染病相鉴别

    的表现为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粘膜充血、干燥。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腔发痒,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粘膜明显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可转为脓样。全身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胀、头痛等典型的表现可诊断为,但应与某些...

  • 急性鼻炎患者应作那些检查

    当患者鼻粘膜充血、肿胀、下鼻甲肿大、鼻腔狭窄、总鼻道鼻底可见分泌物,早期浆液性后转为粘液性,合并感染者为粘液脓性。可基本判断为。检查时分为基本检查和进一步检查。 的基本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X线鼻安照片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 的进一步检查:...

  • 急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前驱期):约1~2天,多表现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粘膜充血、干燥。(2)急性期(湿期):约2~7天,渐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腔发痒,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粘膜明显充血肿胀,...

  • 病毒是急性鼻炎的罪魁祸首

    的致病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起本病,而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主。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卸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可引起病毒侵入机体、生长繁殖而发...

  • 急性鼻炎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的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 2.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 4.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案 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 多饮水,饮食清淡,通大便。症状较重者宜卧床休息。 (1)早期用发汗疗法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 急性鼻炎的预防及护理

    1、的预防及护理的方法:在感冒流行时,可用大核桃两个,取肉,切成细屑,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趁热饮服核桃与汤。引法每天2-3次,易为小儿所接受。 2、居处常开,使居室多接受阳光的照射,保持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 急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与过敏性鼻炎在发病期间表现极为相似。有的病人就常对医生说:“我总是爱感冒,有的时候感冒特别不容易好,吃很多治感冒的药都不解决问题,体制太差了”。这些患者极有可能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而不是感冒。既然不是在反复发病,所以吃了许多感冒药也不会好的...

  • 预防急性鼻炎复发的措施

    (1)、居处常开,使居室多接受阳光的照射,保持空气流通。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使正气充沛,以抵抗外邪的侵入。 (3)、在此病流行时,小儿禁止到商...

  • 儿童急性鼻炎的治疗

    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尤其秋冬或科春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疲劳、过累、作息时间紊乱,体弱、偏食、营养不平衡,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更易发生。发病时小儿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多有高热,甚至惊劂,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儿童治疗要及时,否则可引...

  • 急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是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急性鼻炎具有传染性,俗称“伤风”或“感冒”。 一.病因 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例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等,有1~3天的潜伏期,病程7~10天。 二.症状 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伴有轻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