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吵架也是错?!夫妻间能吵架就别憋着
有些人在他人争执时感到不安和困扰,害怕卷入争吵的漩涡。但实际上,争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上周,我有幸见证了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间的对话。他们坐在长沙发上,各自带着不愉快的表情。妻子抱怨无法走进丈夫的内心,而丈夫则表现出对妻子强势性格的担忧,害怕真实的自我会导致争吵甚至婚姻的破裂。这让我想起那些努力避免争吵的人的真实想法。他们隐藏真实的自我,只在表面维持一种和谐的形象。这样的婚姻似乎进入了某种困境,丈夫压抑自我,妻子追逐那个不存在的理想丈夫。这种回避冲突的方式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对于婚姻中的双方来说,真实的表达和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正如北京市西城区的张艳丽所说,使用“我…”开头的句子来表达观点可以避免指责对方,而是以第一人称强调个人的感受。在争吵时给彼此留一点缓冲时间也是明智之举,这可以让双方情绪逐渐平复,更客观地看待问题。争吵不是为了逞口舌之快,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小时候我们可能见过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在争吵中,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只能算是发泄情绪而不是真正的沟通。正确的争吵方式不会伤害感情。我们需要理解并接受这一观点: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记仇,不赌气。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珍惜那些可以好好吵架的机会吧,这表明你们都没有放弃贴近自己和对方。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智慧的建议来更好地处理争吵:使用“我语句”来表达观点、互相留点缓冲时间以及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记住,正确的争吵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争吵机会,因为它们是我们理解和贴近彼此的桥梁。父母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何处理并学习从中成长。心理专家伍君仪表示,父母们都深知离婚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频繁在孩子面前吵架也被视为一种不良示范。有心理学家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并非所有的夫妻争吵都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关键在于夫妻间争吵的方式。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专家约翰戈特曼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强调,真正导致婚姻破裂的不是争吵本身,而是夫妻双方在争吵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方式。轻蔑、嘲笑对方,以及冷战等消极行为,会严重破坏亲密关系。相反,如果夫妻间能够以坦诚的态度表达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那么这样的争吵反而有助于婚姻关系的稳固。
与此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如阿普特所说,过度的压抑和对愤怒的恐惧可能会导致一些父母表现出“好行为”,即过分礼貌和掩饰真实的情绪。这种看似和谐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绪波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敏感和不安的。特别是女孩,她们善于察言观色,能够洞察父母刻意掩饰的复杂情绪。一旦被孩子发现这种假象背后的真实情感,他们可能会怨恨父母的欺骗和不诚实。
尽管普遍认为孩子不应卷入成年人的冲突中,但适度的观察和体验父母间的争吵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处理愤怒、如何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在反对后重新团结,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小冲突。这样的经验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日后当他们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会知道如何妥善处理冲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父母,学习如何以不伤害关系的方式吵架,让孩子见证这一过程并从中学习,是教育孩子的宝贵机会。阿普特认为,学会正确吵架的父母比害怕吵架的父母更能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夫妻间的争吵,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