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绅士淑女”风度应如何培养
礼仪与风度并非只是表面的展现,而是源于内在的深厚积淀。无法指望在短时间内通过突击培训就能让孩子展现出优雅的气质与风度。父母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示范与规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礼仪与风度。
以下几个生活场景让人深思:
场景一:庄女士在家中接待同事,但她的儿子却拒绝让出位置给客人,表现出明显的无礼行为,让庄女士尴尬不已。
场景二:周女士的儿子在接电话时态度粗暴,不仅让人感受到他的不礼貌,还影响了家庭形象。
场景三:厉先生带女儿赴宴,女儿却只顾自己吃东西,无视他人感受,让厉先生十分尴尬。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反映出家长在孩子礼仪教育上的缺失。一个懂得礼貌、礼节的孩子不仅受人喜爱,更能在社交场合得到更多机会。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从小培养孩子成为具有绅士淑女风度的人。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礼仪与风度呢?
告诉孩子基本常识。有的孩子并非不尊重他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尊重。比如到别人家做客时应该如何表现,衣着、言行都有基本的要求。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如何坐、如何站、如何说话、如何笑,让孩子明白基本的礼仪规范。
父母要做好示范。如果父母平时言语粗鲁、粗俗不堪,那么孩子很难学会轻声细语、彬彬有礼。父母的行为示范非常重要,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孩子高雅的气质和翩翩的风度。
餐桌也是教育的课堂。英国家庭教育有“把餐桌当成课桌”的传统,我国也有古训“食不言,寝不语”。家长可以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习进餐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再入座、吃完后向长辈打招呼等。
日常交往也是培养孩子礼仪的好机会。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更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教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交往、如何尊重他人等。
礼仪与风度是建立在长期内在积淀之上的,不是靠突击培训就能养成的。家长需要从小示范、逐步规范,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自然形成自己的礼仪与风度。这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人形象,更关乎他们的社交能力与未来发展。作为家长,当客人来访时,应当引导和鼓励孩子们主动亲切地打招呼。在客人的赞美声中,孩子们会感受到礼仪带来的乐趣。随后,可以让孩子参与简单的招待工作,如引导客人坐下、递上茶水等,让孩子们明白在成人交谈时,安静做事才是有礼貌的表现,而随意走动和插话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家里迎来小客人时,让孩子拿出玩具与大家分享,一同玩耍。当客人离开时,让孩子一同送客,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学习和练习礼仪。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会学会如何按门铃后安静等待主人开门,进门后主动问好并整齐摆放鞋子。受到招待时,要让孩子习惯说“谢谢”。
在这个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孩子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总是充满欲。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玩耍过后,要培养孩子放回原处的习惯。
除此之外,接听电话也是展现家庭礼仪的重要窗口。家长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接电话时,要学会使用“你好”、“请问”、“请等一下”等礼貌用语。打电话时,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意图;打完电话后,记得说“再见”,然后挂机,不要急于结束通话。
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实践和教育方式,孩子们将逐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受欢迎的小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的引导和鼓励无疑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编辑:陈兴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