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 为什么不能盲目使用止泻药
作为一位新手父母指南:如何应对新生儿的腹泻问题
新生儿由于消化功能尚未成熟,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极高。一旦在喂养或护理过程中稍有不当,便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腹泻。作为宝宝的守护者,父母需要了解新生儿腹泻的成因,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宝宝腹泻。
我们需要明确如何区分宝宝腹泻与胃肠型感冒。腹泻常常伴随着感冒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型感冒而延误治疗。主要的区别在于:如果宝宝先吐后泻,且粪便带有酸味,那么应考虑为腹泻;而如果高热、喉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较为严重,那么可能是患上了胃肠型感冒。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进行粪便化验,以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谈谈为何不建议使用“饥饿疗法”来应对宝宝腹泻。一些家长认为,让宝宝饿着肚子就不会拉肚子,但医学专家并不支持这种做法。原因是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腹泻会导致大量养分流失,如果此时限制饮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加重腹泻。明智的做法是,对于明显的腹泻,可以短暂禁食6至8小时,期间以米汤、糖水或糖盐水喂养。对于呕吐不明显或没有呕吐的宝宝,则不需要禁食。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可以继续提供已经习惯的膳食,如粥、面条、软饭等,并酌情添加鱼、肉末和新鲜果汁。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用米汤或水稀释牛奶喂养2至3天,然后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
我们还需要了解为何不能盲目使用止泻药。当宝宝出现腹泻时,实际上是身体在排除侵入体内的病毒或细菌,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此时盲目使用止泻药,可能会使病原体留在体内,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我们不主张过早止泻。对于腹泻较重的宝宝,可以考虑使用十六角(思密达)等消化道黏膜保护药,这类药物可以均匀覆盖在消化道黏膜表面,抑制各种消化道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从而减轻腹泻。
我们也要了解为何不要滥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有效,但对于病毒或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引起耐药性甚至“二重感染”。宝宝拉肚子时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新生儿、婴儿、衰弱儿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毒感染但病情较重者;以及粪便带有黏液甚至脓血、呈水样者等情况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作为新手父母,面对新生儿的腹泻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智应对。通过了解宝宝腹泻的成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