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这12句话最好别说
父母的叮咛,是温暖人心的旅途指南。当我们成为父母,向孩子传递的叮咛却常常难以被接受。这是因为育儿之道微妙且复杂,不当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今天,我们要的便是那些不该对孩子说的12句话,以及背后隐藏的沟通误区。
不要在清晨孩子还未清醒时就开始一天的叮嘱,如“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青少年独特的生物钟让他们更偏爱在夜晚交流。一句简单的“早上好”并不足以打开孩子的心扉。
避免用眼神直视来强迫孩子交流。“看着我的眼睛。”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相反,并肩而坐,轻松交谈,更有利于孩子敞开心扉。
不要占用孩子的娱乐时间来谈心。比如,“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这样的命令式口吻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尝试在共同活动时进行交流,如一起打球、看戏或吃饭,使对话更加自然轻松。
面对孩子的情绪发泄,不要禁止他们咆哮、摔门、哭泣。应让他们自由发泄,并学会倾听他们带有情绪的语言。例如,“你摔谁呢!”这句话背后,是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提问时,避免过于笼统的问题。“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具体答案。相反,以积极的态度提出具体的问题,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开始讲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时间整理思绪,了解他们的观点。“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感到被否定,从而不愿意继续交流。
不要总是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别总是乱花钱!”这样的指责容易让孩子感到无趣,从而关闭沟通的大门。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
不要总是给孩子不需要的建议。“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这样的建议往往不被孩子接受。相反,赞许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支持。
避免把自己的经历强加给孩子。“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这样的比较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无助。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人生轨迹,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发展。
不要拿困扰孩子的事情开玩笑。“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这样的玩笑只会让他们受伤。记住,青少年是敏感且容易受伤害的。用理解和支持代替嘲笑和讽刺。
避免质疑孩子的行为。“你为什么总干傻事?”这样的质问容易让孩子感到被误解和孤立。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开启真正的对话。
避免一而再地唠叨。“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给孩子明确建议后,相信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感到烦躁和抗拒。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四种:命令式口吻、吝啬鼓励和赞美、经常否定和责骂以及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这四种错误会导致沟通障碍,值得家长们深入反思和改进。让我们用更理解、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共同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