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饮食要注意7点 冬季坐月子食补5大秘诀
众多新妈妈在产后向我倾诉,她们明白饮食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讲究饮食时却感到迷茫。今天,我就为她们详细解读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讲究。月子期间的饮食既要为生产时的体力消耗补充能量,又要为哺乳制造充足的乳汁。这无疑是新妈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坐月子饮食,有七大讲究需铭记在心:
1. 适当补水。新妈妈在产程中会大量排汗,加上哺乳的需求,乳汁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水。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喝汤既补充营养又补充水分,是个绝佳的选择。
2. 从流食或半流食开始。产后新妈妈胃肠道功能受影响,尤其是剖宫产的新妈妈,胃肠道蠕动需要逐渐恢复。产后头一周最好以易消化、易吸收的流食和半流食为主,如稀粥、蛋羹、米粉、汤面等。
3. 清淡易消化。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避免大鱼大肉、盲目进补。适量加入葱、姜、蒜、花椒粉等调味料有助于血行和排除体内。
4. 少吃多餐。孕期时胀大的子宫对其他器官造成压迫,产后的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因此建议少吃多餐,一天可以吃五到六次,既保证营养又不增加胃肠负担。
5. 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多吃含钙、铁食物,同时摄入新鲜的肉类、鱼类、蔬果等,确保营养均衡。
6. 避免生冷硬食物。产后宜温不宜凉,生冷食物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恶露排出,还可能引发胃肠功能失调。某些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可以放在温水中稍做处理再食用。
7. 切忌盲目进补。新妈妈不应盲目食用补药和补品,如人参等。应考虑新妈妈的身体状况、季节变化、环境变化等因素,避免不良反应。
而在冬季,“暖月子”食补更是关键。补气补血是保暖身体、收缩子宫的首要任务。遵循五大秘诀,让新妈妈在冬季坐好月子:以补气补血为主,保暖身体并促进身体恢复;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如红枣、枸杞等;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豆类等;多食用新鲜蔬果,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遵循季节变化进行食补调整,确保营养均衡。食用温补的食物能够助推血液循环,让气血运行更为顺畅,不仅有助于避免筋骨扭伤和腰酸背痛,还能让身体感受到温暖。对于生冷食物、冰品和冷饮,建议新妈妈们尽量避免食用。
“暖月子”食补第二计是强调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烟酸与B族维生素的摄取应得到足够关注。维生素B2对于平衡人体耗氧量具有关键作用。而维生素A则可促进人体代谢循环,补中益气,提高耐寒能力。维生素E有助于扩张血管,增强末梢血液循环。其中,花生和芝麻富含维生素E及多种营养,它们能够促进维生素B的吸收,强化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
第三计是推荐多吃坚果和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胡萝卜能够增强体力和免疫力,激活内脏功能和血液运行,从而达到调理内脏、暖身、滋养的效果。核桃中的磷脂和维生素E有助于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而板栗则具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
第四计是建议多吃适合寒冷季节健脾暖胃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被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或熬制成温暖的粥品,或用于煲汤。例如,鲢鱼适用于胃寒疼痛,胖头鱼则能暖胃并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羊肉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的功效,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虾米则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的作用。
“暖月子”食补第五计是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新妈妈产后容易缺铁,缺铁会导致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从而引发冬季畏寒。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建议多吃新鲜蔬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新妈妈们在产后身体阳气不足,产热量少,因此加大保暖是重中之重。而食补是保暖的最佳选择,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平安度过完美的“冬月子”!让新妈妈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享受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