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超实用7方法 简单有效防准妈妈贫血
孕期贫血:不容忽视的预防与治疗
怀孕是每位女性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孕期贫血却是一个常见的合并症,困扰着许多孕妈妈。据数据显示,怀孕晚期的贫血患病率甚至高达40%,而贫血对母儿的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母儿生命。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贫血呢?以下为您呈现超实用方法。
产前检查是预防贫血的关键。定期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等贫血指标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贫血的迹象,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若孕妈妈在孕前即被诊断出患有严重血液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适宜妊娠。
孕妈妈应注重膳食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素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和铁质的食物。动物肝脏、血液、海带、木耳、紫菜等是铁质的良好来源。合理搭配补钙及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正常饮食往往不能满足孕妈妈对铁的需求。妊娠期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最高可达7.5毫克,远大于日常饮食中铁的平均摄入量。尽管孕妈妈可以从食物中摄取铁质,但仍需额外补充。研究表明,整个孕期从食物中补充的铁量有限,仍需以其他形式补充剩余的铁需求。
所有孕妇应常规补铁。从妊娠20周开始适当补充铁剂,能明显改善孕妈妈铁缺乏。在此时期,铁的吸收率增高,引起的副反应也较小。根据地区差异和个体情况,世界卫生组推荐每日补充60-120毫克的铁剂。
选择理想的口服铁剂也是关键。国际规定的理想口服铁剂应符合多项要求,包括与胃酸反应稳定、无金属异味、对肠道无腐蚀作用等。常用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力蜚能等。
在服用铁剂时,孕妈妈需注意以下事项:按推荐量使用,不要随意增加药量;餐前口服铁剂的吸收率高,但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多在餐后服用;可加服桔子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液体,促进铁的吸收;服药前后1小时内不宜饮茶或咖啡;铁剂不宜与牛奶、氢氧化铝等同服,但可隔开时间服用。
除了上述方法,孕妈妈还可通过其他途径补充铁质,如服用含铁强化的制剂、食用专门为孕妈妈准备的奶粉、铁强化面粉制成的食物或铁强化的食盐等。
孕期贫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孕妈妈应重视预防与治疗。通过定期产检、均衡饮食、额外补充铁剂等方法,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增加叶酸摄入:孕期营养的关键一环
叶酸是制造红血球不可或缺的物质,与维生素B12一同被誉为“造血维生素”。一旦摄取不足,便可能导致红血球生成受阻,引发贫血及其相关症状,如疲倦、气喘和浮肿等。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叶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蔬菜、豆类、肝肾及奶制品等。由于食物烹饪不当可能导致叶酸流失,我们必须避免过度烹煮或长时间贮存食物。
对于非孕妈妈而言,每日的叶酸需要量为50至100微克,而对于妊娠期的妈妈,这一需求会增加到300至微克,尤其是多胎妊娠的妈妈需要量更大。为了维持叶酸的平衡,我们需要改进膳食结构,通过添加强化食品或服用叶酸来补充。孕妈妈在妊娠前应停用可能影响叶酸代谢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抗癫痫药和酒精等。由于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影响,仅依赖食物摄取叶酸可能无法满足孕妈妈的需求,在怀孕前甚至怀孕前的三个月就应注意补充叶酸,对于双胎或多胎妊娠的孕妈妈尤为重要。关于补充剂量,建议孕妈妈咨询医生。
维生素B12也是造血过程中的关键元素。虽然每天的需要量仅为1微克,但孕妈妈每天需要3微克。维生素B12主要通过动物性食物提供。如果孕妈妈存在胃酸缺乏等问题,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在这种情况下,应预防性应用维生素B12。
维生素C在孕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对组织胶原的合成、铁的吸收、叶酸的代谢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将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当维生素C缺乏时,可能导致叶酸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引发贫血。我国对孕妈妈的维生素C供给量也有所增加。
对于孕期可能出现的原发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红细胞的产生和再利用,影响机体利用储备铁的能力。在补充铁剂的必须积极控制炎症。
孕期营养的平衡对胎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为了宝宝的健康,孕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增加叶酸的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编辑推荐:准妈妈妊娠期贫血 宝宝易早产
本文出自《孕味》2012年12月号,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期刊想与阳痿网进行内容合作请联系:湘12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