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喜欢撒娇
一位母亲的育儿心得分享:城市生活的压力让她在孩子断奶后不得不重返职场,孩子则由两边的老人轮流照顾。虽然平时孩子并不常黏她,她乐得清闲,但每当周末与孩子相处时,她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是如此强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母亲渐渐感受到一种失落与不安,看到孩子与奶奶、外婆亲密无间,她开始心生妒忌,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似乎缺少了一种亲近感。她曾为此流泪,但丈夫告诉她,多陪伴孩子,自然会建立起更深的情感纽带。每当她出差回来,孩子那种亲昵的举动总让她心花怒放。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孩子不亲近自己时感到失落,而当孩子过于依赖时又感到困扰。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是因为自己陪伴的时间太少吗?还是给孩子的爱不够?对于孩子撒娇背后的心理动机,许多父母可能并不完全了解。
心理学家经过对200个家庭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撒娇的最大心理动机其实是缺乏安全感。换句话说,孩子撒娇并不是因为父母给予的爱不够,而是他们需要的爱无法得到满足。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够理解给予孩子的爱和孩子所需的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生活中,父母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爱,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孩子之所以会撒娇,是因为他们渴求爱,渴望获得安全感。很多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误以为孩子撒娇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那些总是撒娇的孩子往往与溺爱的父母形影不离,因为这种溺爱不仅助长了孩子的撒娇行为,还激发了他们其他的消极心理。这种溺爱无法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个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孩子在儿童时期对安全感的感受至关重要,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可能会留下终身的心理阴影。心理学家指出,从生命形成到孩子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特别是原始安全感。
孩子的原始安全感是由父母给予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无法照顾好孩子,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虽然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照顾孩子是十足的把握,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自身的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营养。孩子喜欢对父母撒娇,除了是向父母发出亲近的信号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安全感的需求。无论孩子感觉到安全还是缺失安全,他们都会撒娇。父母需要仔细甄别孩子的诉求目标,并给予他们所需的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的安全基地作用不可忽视。当孩子面对陌生世界和新的挑战时,他们需要勇气。如果遭遇困难,安全感会让他们产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随时帮助他们。这种情况下的撒娇具有结盟的意义,对孩子学习技能和世界至关重要。
孩子对父母撒娇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为他们感受到与人接触的快乐。逐渐地,他们会发展出与他人的接触能力。能感受到父母疼爱的孩子会用撒娇来回报父母的爱,未来的社交能力也会更强。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孩子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回应父母的要求,培养出与周围人的交往能力。撒娇是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果父母能够很好地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并让孩子得到安定感有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发展。专家建议理解孩子的感情依赖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撒娇并关注孩子在感情上的安全需求是对其感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谈及孩子撒娇,许多父母可能深有体会。孩子们一旦施展起撒娇的招数,往往让父母们难以招架。在这背后,或许隐藏着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需要调整的信号。
面对孩子的撒娇,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孩子行为,而是映射出亲子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当孩子用撒娇的方式寻求关注或满足欲望时,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是否过于溺爱,让孩子觉得只要撒娇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或者是否过于严格,让孩子通过撒娇来试图改变父母的决定。
父母应该认识到,爱是要有原则的。面对孩子的撒娇,既要给予关爱和温暖,又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欲望和需求。过分的溺爱或严格都不是明智之举,只会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在爱与严格之间找到平衡点。当孩子撒娇时,我们可以先试着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再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但我们可以尽力去实现那些真正对我们有益、符合我们价值观的需求。
父母也要学会适时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这并不是不爱,而是教会他们面对现实、学会独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某些需求,并引导他们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面对孩子的撒娇,父母不仅要给予关爱和温暖,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爱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爱与严格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智慧型的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又充满原则的成长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