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想求精 就不要一味追求“名人精子”了
对于寻求生育的夫妇而言,选择一个优良的精子以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是他们迫切的愿望。在我国,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各地精子库也纷纷建立。其中,“名人精子库”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现状如何?调查显示,参与捐精的个体中,大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白领阶层由于工作繁忙,往往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捐精过程。相较之下,大学生压力较小,身体状况良好,为精子质量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捐精的标准却极为严格。合格的精子不仅需要浓度达标,形态和活动率也要符合特定的标准。我国对于供精者的要求堪称全球最高。尽管如此,捐精对健康并无影响。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适量的排精并不会损害身体。专家指出,每位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使五位女性受孕,这一限制是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计算,尽管存在理论上近亲结婚的可能性,但实际结果几乎为零。
关于名人精子是否更好的问题,实际上存在多个因素需要考虑。大部分名人年龄较大,精子的正常率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科学研究表明,男性过了40岁后,睾丸重量开始减轻,生精细胞开始萎缩。“名人精子库”中的精子质量未必都是优质的。名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精子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单纯追求名人基因而忽视环境因素影响是不符合生殖健康原则的。名人效应也可能对孩子的后天教育产生影响,过分追求名人精子的生理效应而忽视对孩子的后天培养和教育是不明智的。
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他们的血脉中并未涌现出天赋异禀的神童;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梵高,其人生旅途却充满颠沛流离。诺贝尔奖的荣光,并未在父辈的手中频繁闪耀,其后代也未必都能承袭科学的火炬。这并未改变生命的奇妙与神秘。
众所周知,生命的诞生是男女双方共同创造的奇迹,缺一不可。即便是有名的供精者生殖健康、精子质量上乘,但如果女性的生殖健康不佳、卵子存在问题,又怎能期待孕育出健康的孩子呢?某一领域的名人,在德、智、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后代一定能继承其优秀。
如今,中国精子库面临严峻挑战:捐精者稀少且精子质量堪忧。上海人类精子库在近期的一则消息中透露,因高品质的捐赠精子短缺,他们在2009年以前将暂停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预约。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有人猜测“中国男人不行了”。
实际上,受“精子短缺”困扰的精子库并非只有上海一家。数据显示,在广东,曾有1600对夫妇排队等待合适的精子,却只有300对幸运地得到了帮助。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如今的精子库主要依赖大学生捐精,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合格的捐精者数量不足,二是精子质量不佳。许多捐精者因内心的束缚而拒绝甚至反对捐精。他们担心自己的捐赠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十几年后突然冒出几个孩子自称是其子女。还有人认为,用这种方式换钱会被人鄙视,甚至可能影响到恋爱和婚姻。
上海精子库的困境早在9月12日就被报道出来。由于高品质的捐赠精子短缺,该精子库宣布在2009年以前将暂停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预约。这个消息对于数千对因丈夫精子问题而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精子短缺而不得不推迟生育的梦想,只能无奈等待有人捐献合格的精子。
据了解,上海至少有10万对夫妇因不孕不育需要就诊,其中男子无精或少精的情况占到了半数。尽管上海精子库每年能为2000对夫妇实施人工授精,但每年前来寻求帮助的夫妇多达5000对。许多人的生育梦想只能被推迟到2009年,或者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