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听话如何教育 6大攻略来帮你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不只是要听话,更期待被听见
当宝宝迈入那充满独立意识的2岁之际,你会发现,每次你提出指令时,他都跃跃欲试地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这正是孩子通过否定大人的观点,强调自我存在的方式,也是他寻求大人尊重的途径。面对孩子的声音,妈妈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孩子听话。
当宝宝抗议“我不要睡觉”时,不必急于反驳,控制情绪,蹲下来,耐心询问:“你为什么不想睡觉?”你的姿态让宝宝感受到你愿意了解他的想法。当宝宝发现妈妈愿意沟通时,他就会冷静地解释。若你用谅解的态度回应:“我知道你还想玩娃娃,但现在是休息时间。”宝宝便会明白,妈妈愿意听他的声音,并尊重他的感受。这样的互动让宝宝觉得被理解,下次他更愿意用语言来说服你而不是用哭闹来攻击你。
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协助而非强迫
宝宝的独立自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大人的意见发表观点上,还表现在他渴望自己动手做事。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些事情,以此来向大人展示自己的成长和能力。比如他想用汤匙去夹起青菜放到自己的碗里,虽然这对他来说很困难,但他仍然坚持尝试。这时,与其强迫宝宝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不如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在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协助。宝宝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轻易地制止和陈述利弊,只需在他身后给予支持和帮助即可。因为宝宝需要的是自由尝试和家长的陪伴与支持。
三 尝试理解孩子的思维:换位思考的力量
在和孩子沟通时,思维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难以相互理解。既然孩子还无法完全理解大人的思维角度,那么家长就应该主动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思维。当孩子想要吃糖时,与其用大人的思维去控制他不吃糖的理由来压制他吃糖的冲动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告诉他吃糖可能的后果:“如果你吃太多糖导致牙齿长虫子会很痛需要拔牙这个后果你要自己承担。”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关心同时也能听到你的提醒和劝阻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否定他的需求。通过换位思考可以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四 游戏中的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
长篇大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他们更愿意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孩子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和道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留下美好的回忆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快乐健康地成长家长在游戏中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与长篇大论的道理相比游戏中的教育更加深入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和成长这比单纯的讲道理更加有效也更加重要!在温馨的亲子互动中,妈妈和宝宝有时不妨角色互换,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当妈妈扮演宝宝时,经常偷吃蛋糕的“淘气包”角色,总能引发一连串的乐趣和教育启示。那么,作为“宝宝妈妈”,该如何巧妙地引导“宝宝”理解甜食过量对牙齿的危害呢?
在这场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妈妈可以试着用温柔而有趣的方式,向“宝宝”传达信息。例如:“宝宝,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有时候不能吃太多甜食吗?因为我们的牙齿需要保护,如果一直吃甜食,牙齿里的小虫子就会跑出来捣乱,让我们疼得受不了。宝宝你要怎么说,才能让妈妈知道这个秘密,然后我们共同保护牙齿的健康呢?”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让宝宝从家长的角度理解了问题,也在无形中给宝宝灌输了教育思想。其实,与其把宝宝变成小大人,严格遵守大人的原则和行为规范,不如让家长自己变成孩子,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家长不妨与宝宝一起沉浸在动画片的欢乐中,共同观看超人打怪兽的英勇场面。当超人一出现,宝宝往往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模仿超人的动作。爸爸可以主动和孩子一起观看,不时与宝宝聊聊剧情,一起激动、一起欢呼。这样的亲子时光,让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
除此之外,与其做宝宝的“上司”,用命令和威严去要求孩子,不如做他的朋友,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互动。家长应该参与宝宝的游戏,与宝宝建立互相信任、尊重的关系。可以安排一些与孩子互动性良好的游戏,如下象棋、玩跳棋等。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坐摩天轮、过山车等刺激的项目,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热情。或者一起去看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电影,尝试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分享朋友间的快乐。
在这个以孩子为中心的世界里,家长应该把自己变成孩子的一部分,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通过参与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这样的亲子关系,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得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