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幼儿交流过少 影响亲子沟通
早在二十年前,美国教育界进行了一项关于三岁儿童语言认知能力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龄前阶段接触到的词汇信息量,相较于富裕家庭的儿童,竟然少了约三千万个词汇。这种差距让他们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就面临巨大的挑战。这项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促使教育界发出强烈呼吁,建议增加幼儿园学龄前项目的投资,并鼓励父母与孩子加强沟通。那么,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家庭语言环境的忽视
许多父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认为,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家庭语言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父母与幼儿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不规范,例如使用粗话、脏话,或者缺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早期读物。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缺乏足够的交流时间
尽管许多父母意识到与孩子的交流很重要,但他们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足够的交流时间。有些父母只在需要孩子做某事时,才与他们进行较长时间的交谈。如果孩子尝试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想法,父母可能会表现得心不在焉,这可能导致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
三、未能融入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忽视了无处不在的语言教育机会。例如,当天气变化时,父母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相关的词汇和描述;当孩子看到树木时,父母也未能引导他们说说这些树木的名称、数量、特点等。这些都是“教育源于生活”原则的体现。
四、缺乏语言教育的知识与技巧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语言教育训练。他们可能错误地认为语言教育就是让孩子开口说话,因此采用鹦鹉学舌的方式或者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培养孩子说话能力。这种缺乏专业知识与技巧的语言教育方式很难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语言培养。近期的研究对此提出质疑和挑战:仅仅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语言环境是否足够弥补他们语言认知的不足呢?的一项研究表明,相较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词汇量,他们与家长或监护人之间的沟通质量更为重要。例如,亲子之间通过共享符号、生活程序以及流畅的对话等形式的语言交流,更能有效地预测孩子的未来语言能力。“亲子互动比词汇量更重要”。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何提升家庭语言环境的质量以及如何优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以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对于广大父母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和挑战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提升儿童语言能力的深层意义
许多家长认为,教孩子说话只是为了让他们多认识几个词。但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对共享活动和物品进行流畅对话的能力。想象一下,早晨起床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香醇的咖啡,孩子们能够用语言与大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者,当举起香蕉当作电话时,孩子们能用词汇和句子描述他们的想象世界。
最近四月份的一项研究深入观察了11至14个月大的儿童在家中的行为。研究者发现,除了儿童所掌握的词汇量外,家长与孩子的日常互动方式以及亲昵用语的使用频率,如讲话时采用缓慢而夸张的语调,成为预测2岁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单纯的词汇积累并不是决定未来语言能力的唯一关键。语言的发展和识字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孩子在6岁前必须识字。实际上,即使不识字,孩子的语言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于儿童语言教育,“质”与“量”的论战一直备受关注。有人认为,只要家长多和孩子说话,语言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质的飞跃。我们必须认识到,真正的关键在于家长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方式。想象一下,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与他们的监护人在一起,监护人的语言水平无疑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贫困家庭,如果父母自身的语言发展有限,他们可能无法与孩子进行丰富而有趣的交流。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专家建议通过亲子阅读来丰富孩子的早期认知。父母需要与孩子共度足够的交流时光和阅读时间。因为在书籍中蕴含着无数美好的语言。如果你无法用言语为孩子描绘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读书是一个绝佳的方式。这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同时也能让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不断成长的父母,无疑会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在灯光下,共同翻阅着绘本,文字与画面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知识的世界。这样的场景不仅温暖了心灵,更在无形中深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