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应建规则 追着喂饭不如让TA抓着吃
上周,可可妈反映了一个问题,她的宝宝一岁半了,每天的三顿饭都需要家长追着喂,让可可妈感到非常疲惫。对于这种情况,妈妈们给出了统一的意见:不能再继续追着喂饭。学前专家也明确表示,让宝宝自己吃饭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妈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策略。
妞妞妈建议,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宝宝吃饭。在喂饭的时候,妈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把宝宝吸引到餐桌旁。比如,可以告诉宝宝:“一边吃饭,妈妈一边给你讲小花猫的故事。”这样,宝宝会充满好奇地跟着妈妈吃饭。仔仔妈则采用了一种奖励制度,她与仔仔进行吃饭比赛,谁吃得快就能得到选讲故事的机会。仔仔非常爱听故事,因此他吃得非常专注。仔仔妈还设立了一个奖励表,只要宝宝做到某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专心吃饭等,就可以得到奖励。这些策略都有效地鼓励了宝宝自己吃饭。
另外一位妈妈提出把喂饭变成游戏。她表示追着喂饭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鼓励宝宝自己吃。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在玩耍的同时吃饭。给宝宝吃饭时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名词,让宝宝充满期待。比如,吃面条时可以说:“宝宝想不想吃‘大大卷’?”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快乐地吃饭。
良良妈妈分享了三个有效的方法:录像帮忙、固定吃饭场所和制定“规则”。她表示,如果孩子在吃饭时不想吃或者想干别的事情,可以通过录像来记录现场情况,让孩子看到不吃饭的后果。要固定吃饭的场所,让孩子养成在餐桌旁吃饭的习惯。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制定一些“规则”,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一次只做一件事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在孩子10个月大后,如果能够自己握住勺子、拿住杯子,就应该让孩子尝试自己吃东西。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吃饭位置,让孩子与家人同桌吃饭,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家长要尽量避免追着孩子喂饭,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看电视。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
最好的教育是放手教育,包括吃饭也一样。长期追着孩子喂饭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体验饥饿和吃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吃饭是为了什么。从此时此刻开始,让我们调整策略,改变我们的方式。记住,孩子不吃饭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方式有待改进。让孩子适度地体验饥饿,是他们学习自主进食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你看到孩子因为饥饿而自发寻找食物时,你就会明白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引导。
面对宝宝吃饭问题,许多妈妈深感困扰。有时宝宝会挑剔食物,有时干脆就不吃。在喂饭时,他们甚至会用舌头将饭菜顶出,边吃边玩。父母们常常过于关注宝宝摄入的食物量,以至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当宝宝已经吃饱时,他们自然会停止进食。过度担忧和强迫喂食只会适得其反。
老人们常说,孩子能自己坐的时候,就应该学会自己吃饭。父母们也期望宝宝能早日掌握这项生活技能。要让宝宝乖乖吃饭并不容易。有时宝宝拒绝自己使用勺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也许宝宝是在向爸爸妈妈撒娇,也许是因为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变得懒惰。这正是我们需要引导宝宝学会独立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和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步伐,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我们也要学会放手,让宝宝在和学习中独立成长。让他们体验饥饿,然后引导他们寻找食物,让他们意识到吃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还可以建立他们对食物和身体的健康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