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家长的“不管”是最好的“管”

育儿 2025-06-25 12:50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自今年年初起,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籍在中国的家长群体中悄然流行。这本书的观点新颖独特,例如“不管是最好的管”、“不读有用的书”、“学习不必刻苦努力”等,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许多家长表示,阅读此书后,才意识到自己在育儿路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上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直高居畅销榜前列,被视为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其作者尹建莉女士,不仅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她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名校录取。

在接受女性周刊专访时,尹建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的家长可分为三种类型,而我最担忧的是那些不懂教育却用心过度管孩子的家长。”她强调,没有逆反的小孩,只有不会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家长不应过度干涉孩子,而应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对于家长们的困惑,尹建莉解释道:“有的家长可能会误读书中的观点,例如‘不管是最好的管’,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在我家女儿上小学后,我着重培养她的自觉学习习惯,不陪写作业、不检查作业,甚至在她忘记写作业时也不提醒。这种‘不管’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她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她进一步指出:“很多孩子之所以难以管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是因为家长过度管制,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我认识的一个男孩,已经大三了,却门门功课不及格,甚至连考场都不进。这位男孩的母亲曾向我诉苦,她之前对儿子的学习实行严格监管,儿子虽然成绩不错考上大学,但一旦离开她的视线,孩子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当谈到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尹建莉表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刻苦,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刻苦’。‘刻苦’和‘用功’是不同的。当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会像爱迪生做实验一样废寝忘食地‘用功’,而不会觉得苦。”她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时,应着重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过分强调“苦”,而应帮助孩子消解学习中的“苦”。

尹建莉的观点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注儿童的自主选择,而不是过分管制和强制。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自主、有责任感的孩子。状元们的用功,无疑为世人树立了榜样。对于普通人而言,效仿他们的努力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其中一位女儿与我一同阅读了《科学的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呈现了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学科的艰辛历程。女儿在阅读后深刻理解了人类科学知识的积累背后是无数年的积淀和无数次的坎坷。她为自己能够轻松地掌握前人惊人的成就而感到幸运,也明白了自己不过是这些伟大成果的享用者。我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让女儿站在高处看待事情,既要刻苦用功,又不觉得苦。高中生已有较为成熟的理性,她们的认识可以唤起毅力,而毅力则能降低痛苦感。

关于孩子读“闲书”的问题,我坚决支持孩子阅读。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因读“闲书”而沉迷,影响学习。我认为这是家长对阅读价值的不理解。前苏联教育家苏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天才都有一个疯狂的阅读期”。孩子若能看小说至天昏地暗,说明他真正沉浸在书中。优秀作品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快乐,更是智慧、理性和思维能力。一个拥有这些素质的孩子,面对学习时自然不会是平庸之辈。

作为母亲,我对女儿的期望首先是她能拥有安身立命之本,其次是她能感受到幸福。我相信许多家长的想法与我相似,不苛求孩子成名成家,只期望他们幸福。一些家长的做法却与他们的观点相悖,他们由于过分考虑孩子的“销路”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不让他们享受快乐。如果一个孩子被迫考上大学,却对学习毫无兴趣,也不幸福,那家长最终又能收获什么呢?

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我的朋友的女儿喜欢做蛋糕,梦想开蛋糕店。如果她非常明确地想去做蛋糕师,我会鼓励她去做。因为我觉得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是兴趣。家教的第一原则是“有心无痕”,在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感觉不到你在教育他。例如适当“不管”,维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用成人的世俗想法扰乱孩子。家长应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向书本和孩子学习。同时避免用“讨债心理”教育孩子,因为这会反映出家长的自私,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

本文来自阳痿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存在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湖南健康网解决。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