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须注意营养的摄取
孕育指南:营养、规划与决策
一、营养摄取与素食者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母婴健康,每位准妈妈都需要关注自己的营养摄取。每天确保从食物中摄取至少60-75克的蛋白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素食者来说,更需要注意潜在的营养缺陷,确保摄取均衡的营养。
二、妊娠日历:指导与规划
1. 空白妊娠日历:在下页,我们提供了一张妊娠日历供您使用。
2. 标记经期:首次标记出经血的日期,并在之后的日历中标注每个月的经期。
4. 预测排卵期:明白从上一次经期开始计算自己的排卵期大约是什么时候,并在日历中标注预测的排卵期。
5. 频率:从预测排卵期的前5天开始,每隔36至48小时进行一次,并在日历中相应日期旁边的圆圈内打勾。
6. 排卵期检测:如果使用居家排卵期测试纸,请参照图5.3确定每日尿检的开始日期,并在日历中详细记录。记住,早晨较晚一点时的尿检效果最佳。
7. 记录排卵日:在日历中标记排卵的日子,并在排卵期旁边的圆圈内打勾。如果尿检确定排卵,当天及之后的24小时内应再次。
三、性行为与体位建议
在过程中,避免使用阴茎或阴道用的润滑剂。后,女性可以仰躺并抬高臀部,保持至少15到30分钟,有助于提高受孕机会。
四、饮食方案与营养补剂
请参阅第11章关于营养的部分,了解如何利用附录B制定选择性别的饮食方案。关于营养补剂如钾、钙等,也给出了推荐的品牌和剂量。
五、针对不育症的考虑与建议
对于遭遇不育问题的夫妇,应当清楚所有可能的治疗选择,并记住每对夫妇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涉及生理、情绪、心理、人际关系、精神生活、宗教以及家庭财务等多个方面的考虑,夫妇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和结论。医学上的“最佳”选择并不一定适合每位夫妇。与医生合作,找出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夫妇可能更倾向于某些治疗手段如促卵泡成熟与送精子入子宫术(IUI),而有些可能对IUI和体外受精术(IVF)有宗教或其他方面的顾虑。在考虑各种可能的治疗手段时,务必询问医生成功率并与医生一起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在作出最终决定之前,建议带回家的资料进行研究、上网查询并再次与医生商谈。一切思考清楚后,再采取下一步行动,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六、附录A:孕前计划表与预约
孕前三个月开始使用以下计划表:与医生约定见面时间进行孕前咨询;讨论免疫/感染等相关事宜;如果必要,进行阴道细菌性增生症筛检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抗生素治疗。作为备孕的指南:深入了解并优化生育前的健康准备
备孕期间,对于每一个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小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充满期待和焦虑的旅程。为了确保未来的宝宝健康,备孕夫妇需要关注一系列重要的健康检测与生活习惯调整。让我们深入了解并优化生育前的健康准备。
常规检测与筛查: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衣原体检测以及性纤维化携带者筛检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检测能帮助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高危环境的个体,如弓形体和细胞巨化病毒的测试尤为重要。
生活习惯的调整:
在备孕期间,夫妇双方都应该考虑并避免二手烟的接触。男方应当停止喝酒,并在每日饮食中增加多维素的摄入,其中包含推荐的维生素及摄取量。特别是维生素E,每日应摄取300毫克。补充硒和其他必要的营养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重管理:
体重是影响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重不足的女性,应当努力增加体重至标准范围。而对于超重的女性,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生育能力,降低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妊娠前的两个月:
在妊娠前的两个月,女性应该开始服用含有适量叶酸的孕期维生素。如果家族中有神经管缺陷的历史,应当与医生商讨合适的叶酸剂量。运动习惯的调整也是必要的,过量的锻炼可能会导致生育力下降。
其他注意事项:
备孕期间,避免接触环境污染物、熟悉公司的产假政策、认真阅读保险条款等与妊娠相关的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夫妻双方还需要讨论宝宝出生后家庭财务、职业及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专业词汇解释:
羊膜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引导的羊水诊断手段,取出胎儿周围的少量液体进行分析。阴道细菌性增生症则是指阴道内的细菌过度生长,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而绒毛采样则是在早期妊娠末期进行的一项探查术,取出小片胎盘进行染色体分析。染色体是几乎所有活细胞中的显微结构,包含了个体的DNA密码。
生育之路:医学中的生殖内分泌术语
在人类的生育过程中,有许多生理变化和医学术语需要我们去理解。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生殖内分泌术语的深入。
先天性疾病:这是一种在胎儿出生前就已存在的疾病或状况,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
黄体:排卵后形成的卵巢包囊,负责生产黄体酮,对维持妊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脱核糖核酸(DNA):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基因材料,是染色体的基本构造模块。
唐氏综合征:一种因多出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基因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障、面部特征外形异常(包括异常生长)和心脏缺陷等。
宫外孕:受精卵在子宫外的异常着床,主要在输卵管外部,这是一种危险的妊娠状况。
胚胎:早期妊娠阶段,受精卵在子宫内膜上着床并开始生长,是妊娠过程的起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类似组织在子宫腔外着床并生长,可能导致严重疼痛与不育症。
子宫内膜:子宫的内层,早期胚胎在此着床并生长发育。
雌激素:由卵巢制造出来的女性激素,在月经周期的前半部分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类纤维瘤:子宫内平滑肌常见的良性增长物,多数情况下无症状,但可能影响子宫体积和经期,甚至导致不育或流产。
卵泡:卵巢内的小囊结构,储存着卵子,是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刺激卵泡的激素(FSH):由女性脑垂体腺释放的激素,刺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泡期:月经周期中与出血一同开始的一段时期,随着促黄体素上升而结束。
基因:遗传的基本单位,是DNA序列,为人体内形成的某一特别性状或产物编制密码。
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期释放的激素,用于各种孕期测试。
不育症:夫妇经过一年以上尝试仍然无法怀孕的状况。
胰岛素: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负责调节人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对维持人体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体外受精(IVF):一种助孕过程,从女性体内取出卵子后,在实验室使其受精。生成的胚胎会放回母亲的子宫或代孕母亲的子宫。
腹腔镜手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细薄金属管(腹腔镜)观察盆腔或腹内器官并进行手术。
黄体期:月经期间的一段时期,随着促黄体素上升开始,直至经血流出时结束。
促黄体素(LH):由脑垂体腺释放的激素,促进卵子从卵巢中排出,即排卵过程。可通过测试纸检测排卵期。
流产:胚胎在获得独立生存能力之前自发中断的妊娠失败。
神经管缺陷:涉及大脑或脊髓的先天缺陷。
排卵:卵子在促黄体素水平上升时从卵泡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脑垂体腺:分泌多种影响人体功能的激素的腺体,如促黄体素和刺激卵泡的激素等。
综合症(PCOS):一种内分泌失调症,与月经不调、过量毛发生长、生育力下降及体重超重有关。
黄体酮:女性在经期后半段分泌的一种激素,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并促进早期妊娠发育。
生殖内分泌学家:专门处理女性激素及生殖系统问题的妇科/产科医生。他们帮助解决不育症和其他生殖问题。
致畸剂: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女性在孕前及妊娠阶段应避免接触。 了解了这些术语和概念之后,我们对于生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生育健康意识、预防生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实习编辑:邓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