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性教育很重要
重塑性教育:打开话题,拥抱知识
在华夏大地,提及“性”,总是伴随着几分羞涩与期待。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这一话题仿佛成了一个神秘的禁忌。但背后,家长与孩子之间却存在沟通的鸿沟,难以跨越。究竟,“性”是否如此难以启齿?
性病,一个缩写为STD的性传播疾病,引发了我们对性的深入讨论。随着孩子们对异性的渴望与日俱增,错误的性教育方式可能导致不良后果。诸多调查显示,许多青少年的性知识来源于网络或杂志,而面对关于性的困惑,他们往往不敢向家长或老师寻求解答。许多家长坦言,未曾与孩子讨论过性的话题,也有的家长表示,想要开口却难如登天。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教育呢?钟秘书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性教育应该提前进行,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让孩子们从小明白性是美好的、正常的生理需求,是他们成长为健康成年人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性启蒙老师。
性教育还需要公开、科学地进行。当孩子首次对性产生好奇时,意味着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萌芽。父母应该把握这一关键时刻,通过直观的方式,如画册,让孩子了解人体的生理构造,讲述生命的诞生过程。让他们了解母亲在怀孕期间的辛苦,以及生命的奇迹,从而激发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不科学的性教育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有些家长在孩子自慰时,由于缺乏了解,会感到羞耻并进行训斥,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而有的家长则会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比如送孩子一个大蛋糕来庆祝他们的成长里程碑。一同参观计划生育图片展览、观看性教育影片等都是很好的公开教育方式。
在传授性知识时,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幼儿园时期鼓励孩子与异性接触,培养性别意识;上小学时讲解月经现象,消除对性的误解;青春期时深入讲解性行为的不同阶段,并强调道德层面的重要性。除了生理知识外,还包括性别教育、性道德教育等,让孩子学会尊重和关心异性,正确对待性活动。
学校开设的生理卫生课程虽然有其价值,但仅仅依赖这一渠道是远远不够的。钟秘书长指出,中小学的性教育应该更加全面和均衡地涵盖性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理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性心理和社会交往中的正确态度。学校不应采取男女分开的教学方式来教授性教育课程。青少年应该了解异性的生理器官和性行为的重要性及后果。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认识到性行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交流,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的过程。他们需要明白生命的起源、成长的意义以及如何尊重和关心异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正确的处理态度和行为准则来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环境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终身。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鼓励他们成为勇敢的思考者,勇于面对挑战并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让他们在理解和接纳性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变迁,性教育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性教育也不例外。家长们却成为了性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如今,孩子们对异性的性器官越来越好奇,尊重异性的前提是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性教育却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记者采访的十位家长中,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家长们无一不提及性教育的重要性。
林女士的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未知的世界,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往往会让他们误入歧途。影视作品中的生孩子的情节、网络上的暴露图片和大胆的言语,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孩子在网上结识异性,产生亲密行为,甚至发生性行为。据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在网上很容易结识异性,其中约四成的青少年有触摸对方的冲动,约三成的青少年有性幻想。而在浙江大学的调查中,学生们的性行为年龄越来越早,但他们的性知识和危险意识却明显不足。
早期的性教育非常关键,但家长们往往难以启齿。马晓年教授指出,男孩和女孩在性心理发育上存在差异,男孩更容易产生性冲动和要求,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他们往往不愿意向父母或老师求教。而女孩则更倾向于询问和性相关的外围话题。
加强性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开展适合我们的性教育。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性问题。学校也应该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开展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异性,更加尊重异性,从而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
各种信息渠道中,网络等电子媒体是最值得关注的。在大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上网,而网上关于性的广告信息、暴露图片和内容的片段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管,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接触不良信息。家长也应该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针对青少年性知识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有性行为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种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和伴侣怀孕以及通过性行为传播性病、艾滋病等风险“基本不可能”。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并不高,其中仅有约15.96%的学生在性行为中始终使用安全套,且使用的主要目的更多是为了防止怀孕,而非预防性传播疾病。
我国青少年的性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北京东城区中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数量的男女生对性病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学生在“性”知识讲座中提出诸如“坐男生坐过的热板凳是否会怀孕”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知识,青少年可能面临诸多困扰,包括不会避孕或避孕不当导致的怀孕、堕胎,不卫生引发的疾病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长期影响。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已刻不容缓。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年龄在16至25岁的青少年特别需要性知识的普及。青春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形态、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性意识受到压抑或者遭受粗暴对待,可能会产生罪恶感和压抑感,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孩子因性焦虑而变得孤僻、意志消沉。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谈论性知识呢?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钟波天指出,性教育的最大障碍往往来自家长。许多父母为了避免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而避免谈论性问题,但孩子对性的好奇和渴望实际上比父母想象的要多。钟秘书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因好奇而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不如以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他还强调,如果家长自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很容易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不当的方式。应该首先给家长补课,让他们能够自然地与孩子谈论性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性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