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试管婴儿建网站寻亲
对于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妻来说,捐精捐卵无疑是他们的福音。对于那些通过这一途径诞生的孩子来说,他们面临的却是一场身世的艰难旅程。当他们长大成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世并非自然而来,往往会感到挫败与愤怒。近日,一批这样的美国人建立网站,渴望找到自己的捐赠者,寻求身份认同。这条寻亲之路并不好走。
这些孩子,如同阿兰娜一样,小时候常被问及父亲的情况时,只能说父亲已不在人世。她们渴望告诉别人真相,却往往得到困惑和不解。阿兰娜创立的网站“匿名一族”,为那些通过捐精或捐卵诞生的人们、他们的家人、捐赠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她说:“我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的心灵慰藉之所,从他人的故事中获得启示。”这些孩子的个人问题并非易事,他们在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愿让家人知道真相,因此选择在网络上倾诉心声。
林德塞格林纳沃特则通过博客表达愤怒,寻找捐赠者。她写道,当人为制造的生命开始主张权益时,会遭遇到无数的困惑和质疑。她自学医学数据库学,成为了许多同样命运的朋友的帮手。这些人常常会有一种自己是个“异类”的感觉。格林纳沃特说:“与其他相同命运的人在网上交流让我有了身份认同感。”他们强烈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简单的物体。他们希望能知道自己的捐赠记录,以满足最基本的知情权。布兰顿说:“我们应该享有与被收养的人一样的权利。”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立法规定捐精和捐卵的透明度要求。在美国的某些州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被捐赠出生的孩子极少有机会知道捐赠人的信息。许多捐赠者匿名且希望永远保持匿名状态,相关记录往往会被销毁。这使得阿兰娜、林德塞格林纳沃特等人的寻亲之路异常艰难。如同电影《孩子们都很好》中的情境,现实中被捐赠出生的孩子在寻找亲生父母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阻碍。他们面临着家庭关系的脆弱性,害怕自己的寻亲行为会破坏现有的家庭和谐。主流媒体对此类话题的报道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团圆故事上,忽视了他们多年的痛苦和徒劳的寻找过程。这些孩子并不希望伤害现在的家庭,他们只是想找到自己的生物学父亲或母亲,结束内心的挫败感。布兰顿说:“我很幸福,有人爱我,但我仍然渴望找到我的生物学父亲。”这样的声音和需求往往被忽视,因为他们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压力。
《我的父亲,我的寻找》
在人生的舞台上,角色繁多,而亲情始终如一。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是他们的避风港,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但在我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我的父亲,他不仅仅是我的父亲,更是我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每当提及此事,父母都会全力支持我的立场。他们曾陪伴我出庭,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心中仍有疑惑,我想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今天的我渴望找到我的根,追溯源头。我是如何诞生的?我真正的父母是谁?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就像现在出生的每100名美国人中就有超过一个是通过生育技术诞生的孩子一样,其中有多少是通过捐赠精子或卵子而来的,我们无法得知。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真实的故事和复杂的情感。如今,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正在利用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或代孕的父母。他们在数字世界里着他们的身世之谜。我的寻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找到自己的源头,理解自己从何处来,才能明白往何处去。这样的旅程既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也充满了期待与希望。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同时我也想对我的父亲说一声:“谢谢你”。正是你给予了我生命,无论未来如何变迁,我永远感激你的付出和爱。(实习编辑:简丽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