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孩子学画画的建议与禁忌
关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绘画,许多现代父母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仅仅提供纸笔,让孩子随兴描绘就够了吗?”当他们希望孩子绘画时,孩子却常常表现出犹豫或抗拒,这让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画画对孩子来说,就像大人写日记一样,是他们表达感受和发现的方式。他们通过绘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用点和线来描绘自己心中的意象和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在欣赏孩子的画作时,更重要的是去“听”他们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去理解、关心、尊重他们的创作。
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孩子画画呢?我们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动物园的游玩、游泳、烤肉、爬山等活动,都是孩子绘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只有亲身经历过,孩子才能描绘出真实、生动的作品。
除了直接的体验,我们还要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个事物的特征,辅以图片或书籍来加深他们的印象。甚至,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实地观察,如动物园,来增强他们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
图画书也是引导孩子作画的好工具。通过图画书,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选择的图画书内容要适合孩子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在陪伴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有些禁忌我们需要避免。比如,当孩子绘画时,不要在一旁不停地评论;不要追求每个细节都符合现实并要求立即改正;当孩子专注于绘画时,不要过度强调用具的价格或注意清洁问题等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影响孩子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那么,对待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要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个人创作特点的作品,我们更应该多加鼓励。我们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但一定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创作热情。
引导孩子画画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创作过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我们就能帮助他们打开艺术的大门,让他们在绘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供纸笔,更要以言语引导,用理解和尊重去浇灌他们心中的创作之花。家长们在引导孩子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更多的是为了启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如何通过绘画,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感受自我价值和在社会的位置。
我们可以考虑在家中设立一面展示墙或一个专门的创作空间,用以悬挂和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价值。每当家中亲戚朋友的生日来临,鼓励孩子们亲手作画作为礼物赠送,让他们学会用真挚的心去表达感激之情。这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礼物形式,更是对他们情感的锻炼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绘画过程中,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纸张规格,让孩子们能够自由选择工具,尽情挥洒他们的创造力。使用大块油彩时,成人旧衣物可以作为工作服使用,既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创作,又能避免因为油彩弄脏衣物而引起的争吵。在活动结束后,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当孩子试图通过画作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或情感时,作为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对他们的创作表示尊重。如果孩子在表达上遇到困难,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和想要表达的语言。这种倾听和互动的方式,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当孩子情绪紧张或激动时,绘画也可以作为一种发泄和疏导的方式。在平和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找到情绪的出口,恢复内心的平衡。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与成人聚会或其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以防孩子感到无聊或枯燥。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和他们的解释,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和心灵的成长。
家长教孩子画画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专注安静的性格。让绘画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感受生活和记录成长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享受绘画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关注结果。这样,家长教孩子画画就会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