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 三大对策可消除
身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但其实答案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让我们一同倾听几位家长的现身说法,共同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之路。
陈女士,作为一名护士,她分享了自己在孩子四岁时的经历。一次购物时,她发现孩子哭闹着要回家,起初她感到困惑不解。当她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时,她意识到孩子所看到的世界与她截然不同。陈女士领悟到,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需求。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用童心去感受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王女士是一位图书管理员,她认为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是预防孩子任性的关键。比如,当孩子渴望亲近父母或想要听故事时,这是他们的合理需求。家长应该适时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等到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才来应对。王女士提到,自己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她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让孩子感受到满足和温暖。她也强调在满足孩子需求时要坚守原则,不能无条件迁就。
吴先生是一位工程师,他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时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与同伴一起玩耍。他发现当孩子们一起玩耍时,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吴先生认为集体活动是帮助孩子改掉任性毛病的最佳途径之一。
还有一位家长提到一个感悟:一开始绝不能迁就孩子。他们讲述了一个名叫舒拉的孩子如何通过拒绝溺爱的方式学会不再任性。当舒拉哭闹耍性子时,父母选择走开而不是迁就他。慢慢地,舒拉意识到哭闹并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位家长认为从小就不迁就孩子对于预防任性行为非常重要。
那天,孩子又任性胡闹了。我手中忙碌,无法分心应对他的小情绪。几分钟后,我忙完一看,孩子已经在一旁安静地玩耍了。这个偶然的发现让我领悟到了一种应对孩子任性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只需忽略孩子的胡闹行为,稍等片刻,一切就会风平浪静。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引起成人关注的渴望。有时他们的任性行为并非真正的固执,而是为了吸引我们的目光。当我们对孩子的任性行为给予批评或呵斥时,反而满足了他们被关注的愿望。按照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原理,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会强化相应的行为,于是孩子们学会了用任性来吸引我们的注意。不予理睬有时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当孩子停止任性行为,展现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再给予关注,这样就在他们的良好行为和引起我们关注的需要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抑制了任性的行为。
有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当我们面对孩子任性地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当孩子任性哭闹时,我们可以突然拿出一样新奇的东西,或者讲个故事、笑话,或者提出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以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是会转移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对于那些不吃饭、任性胡闹的孩子,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体验任性的后果。有一位母亲曾经面临过同样的困扰,但她没有选择批评或打骂孩子,而是让孩子体验饥饿的感觉。当孩子意识到不吃饭会带来的后果时,他们自然会改变不吃饭的行为。这种方法基于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负强化来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而且对于一些可能导致危险的行为,我们不能等待结果来“强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处理孩子的任性行为需要策略和方法。有时忽略、转移注意力或让孩子体验后果都是有效的手段。关键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应对他们的任性行为。
(本文由阳痿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媒体合作请联系:湘12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