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精神萎靡 生育望其项背
一、精液量过少
成年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正常为2至6毫升。当每次射出的精液量少于2毫升时,我们称之为精液量过少。如果频率过高,这种情况也可能出现,但并不属于病态。
精液量过少可能会导致不育或生育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精液量过少无法充分中和阴道中的酸性环境,影响精子的存活和活力。精液中含有果糖等营养成分,为精子活动提供能量。精液过少会导致精子缺乏足够的营养,影响其新陈代谢和活力。精液过少使得后无法在阴道后穹窿形成足够的精液池,不利于精子上行进入女方子宫,从而导致不孕。如果因为精囊炎等疾病引起精液过少,还会伴有精子异常,也会导致不育。
二、精液不液化或液化时间长
正常射出的精液在射出后会立即凝固成胶冻状,大约10至20分钟后液化成稀薄液体。如果30分钟后仍呈胶冻状,则属于病理情况,称为精液不液化。这种情况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常与前列腺或精囊腺疾病有关。
不液化的精液在显微镜下可见精子凝集成团,无法活动或只能缓慢蠕动。这种精液的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运动明显受阻,无法上行进入宫颈管、子宫腔及输卵管,从而导致不孕。
三、精子异常
精子异常包括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及精子质量差等。
无精子症是指射出的精液中仅含有前列腺液、精囊液、尿道球体分泌物,而不含有精子。其原因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睾丸本身生精功能障碍,常见于无睾症、双侧疾病、病毒感染、结核、生殖器损伤、放射线影响及性腺功能低下等;二是输精管道阻塞,称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常见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生殖道损伤、生殖系炎症等。
少精子症是指精液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或密度过低。正常的精液中,精子的计数在每毫升6千万以上。如果经3次以上的检查,精子密度均低于每毫升2千万时,即为少精子症。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包括生殖道感染、免疫抑制、内分泌失调、某些药物、放射线、吸烟、酒精等,也有部分原因不明。
精子质量差包括死精过多、畸精过多或活动力差。如果精子活动力差或死精畸形太多,即可造成不育。引起精子质量差的原因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核、精索静脉曲张等。
四、输精管道闭塞
精子必须通过睾丸输出小管、附睾管、输精管、射精管及部分尿道才能排出。任何部位的阻塞都会导致精子无法排出。如果是单侧输精管道阻塞,仍然有可能正常生育;若为双侧阻塞则会导致不育。常见的病因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损伤、肿瘤以及先天畸形等。
五、生殖系统感染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包括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等。造成感染的病原体有淋菌、结核、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这些感染可影响精子的产生、活动力和运输,抑制附属性腺的分泌,引起精液分泌不足,导致不育。例如,睾丸炎可能是附睾炎的并发症,还可能继发于其他感染;前列腺炎和精囊炎也可能导致生育问题。单侧睾丸受损后仍然有生殖能力,但双侧受损则可能导致少精症或无精症,从而丧失生育能力。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及其影响生育的潜在风险
附睾炎,是阴囊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青睐于青壮年人群。其主要原因通常是细菌从感染的尿液、前列腺、后尿道或精囊,通过输精管蔓延至附睾。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淋菌及衣原体。临床上,慢性附睾炎尤为常见,常常与前列腺炎和慢性精囊炎相伴相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双侧附睾的炎症可能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引发不育的风险。
慢性前列腺炎也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该病在某一阶段可能出现阳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育能力。据统计,超过三分之一的35岁以上男性患有此病。慢性前列腺炎常常继发于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或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而来。其主要的不育原因包括:引发性功能障碍、增加精液液化时间、影响精子活力和生存、降低精液中锌的浓度使精子活力下降等。致病菌还可能使精子凝集活力下降,减少精子数量和增加畸型率。
精囊炎在发生后很容易转为慢性,经常与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附睾炎并存。精囊内的精液中含有细菌,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能导致精细胞分解、精细胞中毒、精子寿命缩短和精子凝集等问题,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副性腺、附睾或睾丸的炎症可能会损伤血睾屏障或引起精子抗原分子结构的变化,有时还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不育。
对于男性来说,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等生殖系统疾病不仅影响健康,还可能对生育能力造成潜在威胁。对于这些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在面对这些健康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与医生的密切沟通是确保健康生育的关键。(实习编辑:黄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