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养成宝宝不吃亏的性格?
家长的行为与言辞,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未来。他们的不良行为或语言,如同道路上的绊脚石,直接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在天津市某幼儿园小班,老师们发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九成以上的新生家长曾经告诫孩子:“遇到冲突,要强硬回击。”这种教育观念,正在孩子们之间引发一场“战争”。
王老师,一名拥有10年幼教经验的老师,分享了她近期遇到的情境。在新学期的第一节集体活动中,孩子们被分到不同的组别去玩耍。玩具的分配引发了混乱,许多孩子跑到其他区域抢夺玩具,导致频繁的冲突。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孩子竟然用暴力解决问题,其中一些女孩子的行为尤为突出。当她们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们选择了以牙还牙。当老师询问原因时,她们理直气壮地表示:“妈妈告诉我们,不能吃亏。”
专家指出,这种“不吃亏”的教育观念,虽然短期内可能让孩子避免受欺负,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培养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他们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长时间处于这种心态下,可能会导致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成年后可能出现暴力倾向。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冲突,培养他们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暴力倾向,一些儿童的不良语言习惯也令人担忧。一些本应是成人世界的禁忌之语,如今却成为了孩子们的口头禅。例如,某些幼儿园的小朋友竟然能毫不羞耻地说出连大人都难以启齿的脏话。
韩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小雨辰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之前从未说过脏话。“十一”假期与经常说脏话的父亲在一起生活后,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些不良语言。甚至在某些不满的情况下,这些脏话会脱口而出。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上大班的女童。她的母亲在接送她上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她在一起。从入园到中班,并没有表现出说脏话的毛病。但到了大班,她的脏话不仅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污秽。老师们多次教育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在与的母亲沟通后,才发现其母亲平时言语不检点,导致孩子模仿不良行为。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并努力树立良好的榜样。在面对冲突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鼓励他们以牙还牙。家长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使用不良语言,以免孩子模仿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进入大班后,一位忙于工作的母亲经常下班较晚,接孩子的任务便落在了的姥姥身上。的姥姥在农贸市场经营着一家蔬菜摊,长时间的市场熏陶让接触到了各种复杂的声音,包括一些不雅的言语。
对此,专家董娟园长给出了深入的分析。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三到六岁的儿童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接受事物最迅速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辨别是非、分辨对错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学习。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语言的频繁出现,对孩子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反向强化,可能会让他们学会并内化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尤其聪明的孩子,他们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更强,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为和语言,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纠正这些儿童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并不容易,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淡化教育”。除了纠正儿童本身的行为,家长也需要检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心理专家也对此进行了。在某些阶段,孩子们会用一些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情绪或开玩笑,这并非因为他们觉得“脏”或“不雅”,而是因为这是他们学习语言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当家长听到孩子说出不雅词语时,不要过于生气,因为这不一定是孩子的错,也可能是家长的责任。
对于孩子们之间的打闹,家长也需要理解。在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并没有所谓“吃亏”或“占便宜”的概念。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和玩耍是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打人的孩子可能并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被打的孩子通常也不会记仇。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发展。在引导孩子远离不良行为的也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