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提头照”震惊世人 培养孩子健康价值观
男童提头照的事件震惊了世界。我们常谈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新闻事件中引发了深思。
这个事件让我们痛心,一个年仅7岁的男童竟然与极端的人在一起生活,生活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中。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老翁彼得内特尔顿看到外孙手持被砍下的人头所拍的“提头照”后泪眼模糊。他说,他为自己的孩子们感到担忧,他们怎么能过上那样的生活?他希望能帮忙让孩子们远离那个男人。
这个事件让我们重新审视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是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标准,也是我们行为的导向。我们可以将价值观分为两种:操作价值观和构想价值观。操作性价值观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偏好,这种偏好并不需要任何认知和概念性思维的参与,只是有机体通过选择某客体、拒绝某客体的价值选择。比如有的孩子生来喜欢吃某种食物,喜欢某种活动,这些都是他们的操作性价值观的体现。而构想价值观则是我们对文字符号等客体的偏好,比如我们对某种道德信条的认同和追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构想价值观有时可能会偏离我们的真实感受和行为选择。比如那个大孩子抢小孩子东西的例子,妈妈告诉小孩子要学习孔融让梨,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哥哥玩。这种价值观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小孩子的眼里看来,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被咬了还要忍让是不公平的。这种价值观的灌输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失去自我认知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让构想价值观更加接近操作价值观,使之更具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物权主人优先原则,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感受到安全感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自我感受和行为选择,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观点。只有真正的尊重和引导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否先进或者传统而是看它是否真正符合我们的内心需求和行为选择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吧!关于价值观的:从婴儿的本真到成人的迷失
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基本价值观。那么,“己所欲”呢?我们在追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时,更应审慎地思考如何慎施于人。
有一种价值观被称为客体价值,它主要关注客体的可取性,而不太顾及他人的接受程度。例如,一些父母在过度关注孩子时,可能将过多的关爱变为压力,让孩子感到痛苦。这种爱,或许出于最纯粹的本意“我是为了你好”,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与感受。
当我们深入价值观时,不禁要思考其演变与回归。操作性价值观不仅仅存在于婴儿阶段,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同样以此为主导。孟子曾说,一个成熟的人,即大人,是“保其赤子之心”。那么,我们不禁好奇,婴儿的价值观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婴儿在饥饿时会毫不犹豫地表达,食物对他们而言是美好的。一旦吃饱,他们不会留恋食物,更不会占有。他们喜欢被关注、拥抱等带来安全感的行为,也喜欢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可以说,婴儿的价值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源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随着成长,我们逐渐受到外界的影响,价值判断变得僵化、不明确。我们如何在成人世界失去这种本真的价值判断状态?答案是:我们为了爱而改变。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家长的惩戒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感受,将他人的价值判断内化为自己的标准。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导致我们远离先天的判断机制,放弃内部评价。
男童提头照事件正是这一过程的极端体现,让人唏嘘不已。我们希望避免这样的结果发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价值观和认知呢?父母需要自我检查。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标准参考。如果父母表现欲过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应该树立一个好榜样,适度表现自己,让孩子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康价值观,我们需要回归本真、回归自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精神。我们也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学会在“己所欲”的同时考虑他人的利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自我认知又懂得尊重他人的新一代。方法二:向孩子传递适宜的表现欲
亲爱的家长们,你是否注意到孩子们的表现欲有所不同呢?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展现自己的欲望呢?让我们一同。
当家中迎来客人时,如果孩子主动提出想要表演,那么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如果客人并未明示希望孩子表演,而孩子仍强行展现自己,那么这种过于强烈的表现欲就显得不太恰当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孩子明白在何种情况下展现自己更为得体。
方法三:日常教育中的正确引导
当父母意识到孩子有过于强烈的表现欲时,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和教育。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过度夸奖孩子,以免孩子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向孩子灌输一种观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鼓励孩子多学习、多聆听,而非急于表现自己。只有这样,孩子的表现才能更加自然、得体。
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孩子们所接触的环境已经远非单纯的家庭环境所能涵盖。家长们不仅要从自身出发,更要关注孩子所处的外部环境,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因为表现欲的适度与否不仅关乎孩子的个性发展,更关乎其未来的社交能力和人格塑造。
让我们共同努力,引导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信而不自负,勇敢而不鲁莽。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界中立足,展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