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插话
一句精彩的话语,如果被中途打断再续接,犹如热包子被中断后再回炉,其原有的韵味和魅力便会大打折扣。在社交场合,无论是朋友聚会、公众演讲,还是日常闲聊,我们或许都遇到过那些喜欢打断别人谈话的人。他们在你兴致勃勃地陈述观点时,迫不及待地插话,让你的话语无法流畅表达。有位新西兰的教师曾向她的学生提问:“为何人生有一嘴两耳?”意在让我们多倾听而少插话。但为何总有人难以抵挡插话的冲动呢?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大人们正在交谈时,孩子们往往喜欢打断,希望获得大人的关注。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孩子们自我中心的说话方式,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同,满足被关爱和关注的需求。而当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插话的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面对这种情况,大人们应该给予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并在他们畅所欲言后提醒他们,也应该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这种行为背后,实际上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从自我中心到人际互动阶段的过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能会产生一种自我同一性的混乱状态,未能在社会角色中找到准确的定位,导致他们在交谈中不断打断他人,重复青春期的自我防御机制。
对于那些喜欢打断他人谈话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社会认同机制来达到一种良性的自我认同。当我们想要打断别人时,提醒自己给予他人表达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寻找自我发展的资源,实现人际双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类人时,可以起初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让他们畅谈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们:“现在我可以说了吗?”或者“在我讲话时,希望你能少插话。”这样的善意提醒会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实现更顺畅的人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共处。每个人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成熟、更理智的态度去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如此一来,我们的交流才能更加顺畅、更加高效。这样温馨的提醒和帮助无疑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