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支招:爸妈如何对孩子说“不”
育儿过程中的“不”一门父母的艺术智慧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位父母都会面临如何巧妙地对孩子说“不”的挑战。孩子不喜欢听到拒绝的声音,父母也往往不愿意说出这个字。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所提倡的积极拒绝方式,如同一门艺术,让父母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也能展现出智慧和关怀。
让我们从源头说起。当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时,许多父母会直接回答“不行”。这样的回应往往让孩子感到愤怒和困惑。纽约市犹太家庭及儿童服务局首席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建议,与其用“不行”,不如尝试用“可以”来表达。比如,当孩子要求吃糖时,我们可以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样的回答方式,让孩子感到被接纳的也传达了父母的期望。
一味的纵容并不是好的育儿方式。为了让孩子明白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需要耐心解释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当孩子做出不合适的行为时,家长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不停地敲饭桌时,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会很伤心的。”这样,孩子会逐渐理解并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著名非盈利机构育儿资源主管克莱尔勒纳建议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对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二选一”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告诉孩子在室内可以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权控制局面。
当孩子重复做某件不合适的事情时,父母应当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指出,有些孩子之所以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做法。这时,父母应该给予引导。比如,当孩子戳打别人时,可以告诉他们用拥抱或亲吻来表达情感。
无论父母选择何种方式拒绝孩子,态度都要坚定。勒纳表示,父母在拒绝孩子时,即便不说“不”,也要表现出严肃的态度和坚定的语气。面部表情也应当严肃,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表情意味着不喜欢他们的行为并要求他们停止。巧妙地对孩子说“不”,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艺术智慧。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