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乙肝病毒复制之迷
在医学领域,病毒的繁殖过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复制现象。这一过程与我们铸造机器零件的方式相似,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具进行复制。病毒复制有其特殊的催化剂和模板,缺一不可。
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是乙肝病毒DNA聚合酶(hbv dna-p)。这种聚合酶存在于乙肝病毒的核心内,与病毒的核心抗原、e抗原和病毒基因共同构成核心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乙肝病毒基因按照模板复制出DNA链。如果没有这种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药物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而乙肝病毒的复制模板则是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个模板的形成过程十分独特:乙肝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螺旋的DNA链组成,其中一条负链已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正链则呈半环状。当感染肝细胞后,半环状的DNA链以负链为模板,在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结构。此时的基因组就像一个完全环状的DNA分子,为病毒复制提供了原始的模板。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按照模板的形状复制新的基因,形成负链和正链,再装配成新的乙肝病毒DNA颗粒。
有人将cccdna比作乙肝病毒复制的“种子”,但我认为将其比作“野草根”更为贴切。一旦cccdna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如同扎根在泥土里的野草一样难以完全清除。不论使用何种抗病物,无论胞浆内的DNA受到多大的抑制,无论用药时间多久,都很难清除这种cccdna。只要肝细胞内有少量的cccdna存在,停药后,它们就可以继续复制乙肝病毒的DNA。这就造成了一些抗病物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乙肝病毒也有“冬眠”的时候。在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状态下,乙肝病毒几乎不复制,其深藏的cccdna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这些休眠的病毒可能会重新复活,转变为e抗原阳性的病毒复制状态。在乙肝病毒的冬眠期,患者的病情相对平稳,传染性也很小,然而现有的抗病物对隐藏在细胞深处的休眠病毒基因也无可奈何。
自从人类发现乙肝病毒颗粒并揭开其复制之谜后,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现在已有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药物问世。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开发出斩草除根的药物和对抗“冬眠期”病毒的药物。人类终究会战胜乙肝病毒这一顽敌。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乙肝病毒的认知将更为深入,从而为其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