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咨询员眼中的艾滋患者
在云南,有一群特殊的预防母婴传播VCT咨询员,他们的职责重大且充满挑战。近日,一场针对这些咨询员的培训班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学员们用香蕉模拟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咨询技巧。
其中一位咨询员豆子,从业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她面对了超过三百名求询者,每一位的故事都仿佛让她跨越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她不得不依赖来入眠。当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前往一线参与救援,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她的决心令人钦佩。
在云南,像豆子一样的工作者超过三千人,他们中有医务人员,也有性工作者、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尽管身份各异,但他们都在努力帮助那些被艾滋病困扰的人重建信心,寻找生活的尊严与勇气。这些一线咨询员的处境并不为人所知。他们不仅要面对低待遇、繁杂的工作和精神负担,还要承受来自同事、家人和社会的误解。
国家艾滋病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建华提到:“我们关注艾滋病,关注那些可能和已经感染的人群,却忽视了那些为防治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们。”这些咨询员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也需要宣泄、理解和支持,他们需要自我价值的体现,也需要平凡的生活。
小花是一个17岁的女孩,她天真地问李曼:“姐姐,我出1000元可以治好艾滋病吗?”李曼是一位妇女健康中心的咨询员,她面对的不仅是性工作者中的小花这样的个案。小花的故事令人心痛,她不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还面临其他健康问题,但她对这些疾病的危害一无所知。在李曼等人的帮助下,小花得到了治疗并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仍然面临着没有文化的困境和生活的压力。李曼坦言,帮助她们的过程中她身心疲惫,甚至有时会想到她们去了哪里、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何处。这种情绪不仅是李曼的困扰,也是其他咨询员的共同感受。
凤洁是一位有过经历的女性,如今致力于帮助女性性工作者。然而在她的经历中,她亲眼目睹了部分姐妹因病离世时的悲惨情景。她提到在火化场看到的场景更是让人心碎。那些逝去的生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和尊重。一个名叫灵巧的女孩在临终前的心愿,仅仅是希望能和妈妈待在一起。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简单心愿,在现实的冷漠面前也变得难以实现。凤洁和其他咨询员们努力争取为她们争取最后的尊严和安慰,但往往面临殡葬工人的冷漠和拒绝。这些经历让她们内心深受煎熬。她们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以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凤洁接过了一个裂口严重的塑料袋,里面装着的是骨灰粉末。她递出的一百元,是为了换取这袋象征逝者永恒记忆的物品。看着那些粉末从袋中滑落,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悲伤。在她那深情的叙述中,死亡被描绘成寒冷、无助和孤魂的象征。许多姐妹在生前遭受世人的唾弃和歧视,即便死后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尊严和谅解。面对这些人间悲剧,凤洁的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迷茫与哀伤。
多年来,凤洁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她穿着廉价的T恤和球鞋,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帮助那些孤苦无依的姐妹。尽管她的收入往往难以支撑她的支出,尽管她时常陷入生活的困境,但她依然坚韧不拔地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姐妹们苦苦支撑。这是她的信仰,是她的救赎之路。对于凤洁来说,“浴火”不仅是她拯救他人的途径,也是她自我救赎的稻草。但她坚决反对将“浴火”变成一个单纯宣传政绩的地方,她誓要保护那些无助的小姐妹们。在她看来,艾滋病患者不应成为公众谈论的玩具或话题,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她的行动是出于内心的真挚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在这个看似冷漠的世界中,凤洁用她的善良和勇气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凤洁的存在,让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重新焕发出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