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胃炎吃什么药: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技术知识

骨科 2025-06-28 04:36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胃部常见的疾病。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可将其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三类。萎缩性胃炎又可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胃体胃炎(A型胃炎)和胃窦胃炎(B型胃炎)。其中,胃窦胃炎较为常见。

在中医理论中,此病可归于“胃痛”、“痞满”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饮食与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也可能导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引发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

中医角度则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有关。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密切。多因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随着病情发展,可能有脾虚、血瘀等表现。

对于不同的症状表现,中医有相应的辨证分型。例如,胃气壅滞证表现为胃脘痞满、胸闷不舒等;肝气犯胃证则可能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肝胃郁热证可能伴有心烦易怒、两胁作胀等症状;食滞伤胃证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吐不消化食物等表现。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胃气壅滞证需行气开郁、和胃通降;肝气犯胃证则需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医生会对药物进行加减化裁,如香苏散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减等。

在应对胃病的症状时,我们不仅需要针对其明显的表现,还需要深入其潜在的病因。让我们深入洞察各种证型的胃病治疗,并用生动的语言将其展现。

对于兼嗳气呕恶甚者,我们加入姜半夏与苏梗以缓解其症状。若纳呆,即食欲不振,则加入白术、神曲、麦芽以助消化。当泛酸嘈杂时,乌贼骨成为我们的选择。

在肝胃郁热证的情况下,治疗需要泄肝清热,和胃通降。在此基础上,我们选用化肝煎合左金丸作为主方。若口苦、便秘,则加入龙胆草、大黄、钩藤。若食滞,则加入鸡内金、谷麦芽。对于湿浊内阻、苔厚纳呆的情况,我们选用厚朴花、藿香、砂仁。

食滞伤胃证时,我们的目标是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我们在保和丸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脘腹胀满者加枳实,食积脾虚者加白术。

对于痰浊交阻证,我们的策略是祛湿化痰、顺气和中。平胃散加味是我们的主方,呕恶明显者加苏叶、黄连。若痰郁化热,我们则改用温胆汤加减。

在脾胃气虚证的情况下,我们注重甘温益气、健脾和胃。四君子汤是我们的基础方剂,根据症状的不同,我们会加入白扁豆、生薏苡仁、莲子等。

虚火灼胃证时,我们需要酸甘化阴、滋胃和中。益胃汤是我们的主方,根据症状加减,如胃脘疼痛者加丹参饮,胁痛易怒者加一贯煎,口干、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

对于脾胃虚寒证,我们的方法是辛甘通阳、补虚健中。黄芪建中汤是我们的基础方剂,根据症状如吐清水、泛酸、胃寒作痛等,我们会进行相应的加减用药。

还有一些经验方值得我们关注。理气和胃汤由柴胡、枳实、木香、田七、蒲公英、白芍、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行气和胃、缓急止痛的功效。胃友汤则是由多种药物组成,包括黄芪、桂枝、细辛等,具有补气温中、活血化瘀的效果。这些经验方每日一剂,水煎服用,每15日为一疗程。

每日一剂,水煎煮。这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每一剂药方都是对身体的温柔呵护。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路志正方。它包含藿香、荷梗各9克,杏仁12克,生薏苡仁、山药、谷芽、麦芽、绿萼梅、云茯苓等。每一种药材都有它独特的功效,它们携手合作,共同为我们清理湿热,柔肝养阴。

谈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适宜的技术层出不穷。毫针、耳针、水针、灸法、推拿疗法、拔罐法以及穴位贴敷法,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胃。

对于毫针技术,中脘、内关、足三里是主要穴位。根据不同的症状,如食积伤胃、胃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会进行不同的穴位搭配和刺激方法。

耳针技术则选取胃、十二指肠、交感、神门、皮质下等耳穴,每次选取3-4穴。通过耳穴埋针或耳穴压豆法,刺激这些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水针则选取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注入药液。每次选择2-3穴,每穴注入药液0.5-1毫升。

灸法则是对中脘、天枢、气海、神阙、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虚寒者甚至采用艾炷隔姜灸。

还有推拿疗法、拔罐法以及穴位贴敷法等。穴位贴敷法中的复方吴茱萸糊和胃痛糊,是将多种药材研成细末,然后调匀敷于特定穴位,达到治疗效果。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是为了恢复健康的胃。每一剂药,每一次治疗,都是对身体的关爱。让我们珍惜这个机会,恢复健康的胃,享受美好的生活。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