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打响大小三阳擂台之战

骨科 2025-06-27 21:55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大三阳与小三阳的转变及其意义

对于乙肝,人们总是存在着许多困惑,如“大三阳一定比小三阳病情重吗?”、“小三阳需要治疗吗?”等。今天,让我们一起“大三阳”与“小三阳”的意义及其转变。

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俗称的“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而“小三阳”则是HBsAg、乙肝e抗体和抗HBc三项指标阳性。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而“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病毒复制停止,无传染性。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多数情况下,这仅表示病毒复制减少。但也存在少数“小三阳”患者,其血清中的HBV DNA持续阳性,病毒复制依然活跃,这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迅速,尤其见于病毒变异的情况。

对于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情况,在感染的前数年至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处于“和平共处”状态,此时血清中表现为大三阳。这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肝脏的损害通常较轻。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和平共处”。我们称这些人为“病毒携带者”。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会出现清除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这是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但受感染的肝细胞也会遭到破坏。这种清除、破坏过程反复进行,直到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消失,也就是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的过程,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来说,象征着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可以理解为病情的基本自愈。

“小三阳”真的比“大三阳”轻吗?事实上,“小三阳”只是表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但病毒模板仍存在于细胞核内。与“大三阳”患者相比,“小三阳”患者的群体年龄偏大,肝脏的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更重。这实际上是多次肝损害累积的结果。如果属于转氨酶高、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那就需要治疗。否则,肝脏可能会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方向发展。

对于乙肝,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认识,既要重视它,也不能过度恐慌。对于“大三阳”与“小三阳”,要理解它们并非绝对的轻重之分,而是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重要的是定期监测,及时干预,以保护肝脏的健康。理解上述情况至关重要:

我们要明确一种情况:当DNA检测呈现阴性,肝功能以及B超等各项指标长期正常,这表明病毒已不再复制,患者无传染性,既不需要隔离,也不需要治疗。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的六成至七成。国内外尚无进一步的治疗手段,过度追求转阴而大量服用各种治疗性药物,不仅无法带来预期的疗效,反而可能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后果。这是大多数“小三阳”患者所处的状态,也是最为常见的情况。

我们要注意的是第二种情况:乙肝病毒DNA呈现低水平复制,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残留期。虽然这种情况仅占“小三阳”患者的两成,但很容易被忽视。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于这种情况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查和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我们要明确的是最严重的状况:乙肝病毒DNA高水平复制,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被称为“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这种“小三阳”比“大三阳”更为严重,其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更高。这种情况约占“小三阳”患者的少数,但带来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

“大三阳”并非一定要转为“小三阳”。虽然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可能被视为机体清除病毒的表现,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肝脏损害。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我们不建议启动药物治疗,尤其是那些不成熟、缺乏科学依据的转阴治疗方法。只要我们深入理解并正确对待上述情况,就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我们的健康。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