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骨折之后的饮食
骨头的脆弱,是老年人的一大挑战。一旦遭遇跌倒或外力撞击,骨折的风险便骤然上升,而愈合的过程也更为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饮食调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骨骼的愈合速度和质量。为此,我们将骨骼的愈合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饮食都应有所侧重。
骨折的早期是伤口愈合的初始阶段,此时受伤部位多有肿胀,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淤血较重。这一阶段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稀饭、面条、素馅包子等。为了补充必要的营养,牛奶、香蕉、豆奶、蜂蜜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限制盐、脂肪及糖的摄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排骨和骨头汤在人们的认知中有助于骨骼愈合,但现代医学证明,骨折早期过多摄入这些食品反而可能推迟愈合时间。因为受损骨头的再生主要依靠和骨膜,而它们需要更多的骨胶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排骨等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过多摄入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阻碍早期愈合。
来到骨折的中期,我们需要选择一些能调和营血、接骨续筋的食物。在这一阶段,排骨汤、黑鱼汤是良好的选择。主食方面,鸡蛋面、红豆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适量增加排骨、酸奶、山楂、核桃、梨等食物的摄入也是有益的。多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骨折病人行动不便,如果喝水少,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小便潴留,进而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到了骨折的后期,骨痂已经生成,这时应以补养气血、调养肝肾为原则。骨头汤、人参汤、豆腐汤、蛋炒饭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虽然有人认为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实际上,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过度补钙甚至可能有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只要根据病情和医嘱,加强功能锻炼,尽早下床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
老年人的骨折需要细致的饮食调养。每个时期的饮食都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在这个过程中,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充足的营养摄入是关键,同时也要避免盲目补钙等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