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发病时会影响心脑血管
一般人可能认为颈椎病只是颈背疼痛,不值一提。颈椎的位置十分重要,它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密集交错,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核心部位,也是脑血循环的必经之路。颈椎是身体事故的多发区域。一旦颈椎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引发各类颈源性疾病,可谓是一处关键部位关系到全身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过中年之后,颈椎间盘的退变会逐渐加重。毗邻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可能会受到压迫,引发错综多变的症状,这就是颈椎病的由来。颈椎的前屈活动以第4、5颈椎为中心,后伸活动则以第4颈椎为中心。下颈段在颈椎活动中承受了最大的应力,因此临床上第4、5、6颈椎间盘的变性最早和最常发生。
椎间盘在遭受急性或慢性损伤后,会产生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形成由骨赘、破坏的椎间盘组织和后纵韧带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这些突出物可能会压迫神经根,产生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也可能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或交感神经症状;甚至可能压迫脊髓,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当突出物位于不同部位之间,压迫或刺激不同组织时,就会产生混合型症状。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五种类型。
还有一些并不罕见的类型,会出现一些看似与颈椎病无关,甚至是复杂多变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导致误诊、误治。例如,颈源性高血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此类病症如果仅按高血压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一旦颈椎病症状得到控制,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颈源性脑血管疾病在全国每年近百万的脑血管病人中,有26%是由颈椎病诱发。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到压迫,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脑血栓、脑梗塞,以及偏瘫等严重后果。如果及时、正确地治疗颈椎病,就可以避免这些严重后果的发生。
还有一种颈源性心绞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应考虑是否为颈椎病所致。这可能是由于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损害,或者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的。病人可能出现心前区疼痛,按压颈椎附近的压痛区可诱发疼痛。当头部处于特定位置和姿势时,症状会加剧;改变姿势后,症状可能会减轻。按照颈椎病进行治疗通常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除了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外,颈椎病还可能引发颈源性胃炎。这是因为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导致机能亢进。通过大脑皮层和丘脑的反射作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交感神经机能的兴奋,出现幽门括约肌的过度紧张、舒缩无力等症状。这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逆蠕动现象的发生以及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和刺激,从而引发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