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的发病因素

骨科 2025-06-27 13:15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核心病理机制,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关键。这一初始的退变犹如一颗种子,逐渐在颈椎诸结构中生根发芽,演变出一系列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当椎间盘开始出现变性时,其形态的改变会导致功能丧失,从而破坏颈椎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平衡,引发各相关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优雅的舞蹈被不和谐的音符打乱,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成为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推手。

紧接着,韧带与椎间盘间隙的出现及血肿形成,这一过程在颈椎病的发生与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椎间盘的变性,失水与硬化的髓核逐渐向椎节的后方或前方位移,这一过程仿佛是在精密的机械中出现了松动和异常活动,加剧了韧带与骨膜的撕裂,从而加速了韧带与椎间盘间隙的形成。这些间隙中常常伴随着局部微血管的撕裂与出血,进而形成血肿。

血肿的形成并非终点,随着成纤维细胞的活跃,它们逐渐长入血肿内,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这一过程如同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在悄然进行。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形成了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这是人体对于损伤的适应和应对。

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小关节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黄韧带则在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的基础上开始退变,其变化从松弛到增生、肥厚,甚至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而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则表现为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保持一致。

这些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椎管矢状径及容积的减小。由于前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椎管内容积缩小,其中以髓核后突、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内陷、钩椎关节和小关节松动及增生为主。这些后天继发性因素不仅使椎管内容积缩小,也使椎管矢状径减少,从而成为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的直接原因之一。

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涉及到颈椎的多个结构。了解这一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