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后,养骨期存在的6大饮食误区
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尤为重要,锌、铁、锰等元素的摄取对于骨骼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在自然界中,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子等食品富含锌;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等则是铁的主要来源;而麦片、芥菜、蛋黄等则含有较为丰富的锰。
在追求快速康复的过程中,老年骨折患者常常陷入一些饮食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这些误区,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尽管钙质对于骨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盲目补充钙质并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来说,过量摄入钙质甚至可能引发血钙增高,同时伴随血磷降低。这是因为长期卧床不仅抑制了钙的吸收利用,还导致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事实上,只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并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盲目补充钙质可能并无益处,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多吃肉、喝骨头汤也并不利于骨折的康复。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的作用,而它们需要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和钙,过量摄入会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从而阻碍骨折的早期愈合。尽管肉骨头汤味道鲜美,适量食用仍有一定益处,但并非越多越好。
骨折病人应避免偏食。局部水肿、充血、出血等情况需要机体自行修复,而修复过程需要各种营养素的参与。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是营养摄入的均衡。在饮食上要丰富多样,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西红柿、苋菜等,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折病人应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因固定而活动不便、伤痛和精神忧虑等原因,病人的食欲往往不佳,容易出现便秘。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易于消化和通便。应多食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以及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
卧床的骨折病人还需要注意适当饮水。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的病人,很多人因行动不便而减少饮水。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和小便潴留等问题。卧床骨折病人应适当饮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最后要提醒的是,骨折病人应避免长期服某些中药如三七片等。在骨折初期,局部出血、积血瘀滞时,服用三七片有助于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应停止服用三七片,因为继续服用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
老年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这些饮食误区并避免误入其中以确保身体健康和康复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