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症状
颅底骨折是颅盖与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部分呈现为线形骨折。其成因多元且复杂,主要包括:
1. 颅盖骨折的延伸。
2. 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
3. 头部受到挤压伤,由于暴力导致颅骨普遍弯曲变形。
4. 特定情况下的垂直冲击或高空坠落导致的臀部着地。颅底骨折的解剖学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骨折。这些骨折通常为闭合性损伤,对于骨折本身并不需要特殊处理,主要关注的是颅内及颅底的并发伤以及预防感染。
接下来,我们深入不同部位的颅底骨折的症状和体征:
1. 颅前窝骨折:患者可能出现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同时伴有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2. 颅中窝骨折:主要表现为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可能伴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以及颈内动脉-海绵窦娄。
3. 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出现瘀斑,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后的数小时内显现。可能伴随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诊断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判断:
1. 颅前窝骨折的患者可能出现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呈现特有的“熊猫眼征”。鼻腔流血并伴随脑脊液鼻漏。还可能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的症状。
2. 对于颅中窝骨折,患者外耳道流血并伴随脑脊液耳漏,同时可能出现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的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娄或外伤性动脉瘤。
3. 颅后窝骨折的患者则可能出现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和压痛。有时咽后壁会出现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诊断时还可能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的症状。
在治疗原则方面,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鼻部或外耳道的局部消毒是关键,不宜进行填塞冲洗,同时避免擤鼻,保持脑脊液不漏的体位,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需要着重治疗脑损伤、颅神经损伤以及其他并发伤。如果脑脊液漏持续2至3周以上,或者由于颅内积气导致脑受压,应考虑开颅手术来修补漏孔。对于合并视神经、面神经损伤的情况,应早期进行神经管减压术。